.

科普直播揭示哮喘的误区

世界哮喘日

.5.4

5月4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哮喘日”

今年的主题是“揭示哮喘的误区”

本期健康科普团就来聊聊

什么是哮喘

●什么是哮喘?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

调查显示,我国哮喘患者还在逐年增加。哮喘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仅次于慢阻肺),但控制率只有28.7%。

哮喘是一种波动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波动性主要表现在喘息症状可以“突发突止”,有可能自行缓解,这就使得很多患者产生认识误区或者侥幸心理,认为不治疗也能缓解,那就不必治疗了。从而使得哮喘越来越重,频繁发作,从轻度哮喘逐渐变成了重度哮喘。

●关于哮喘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哮喘要随着年龄增长会自行痊愈

哮喘是由各种诱发因素所导致的发作性支气管痉挛狭窄和慢性气道炎症。其主要症状包括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和胸部压迫感等。发作可数分钟或十几分钟,严重者可持续数天。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并非几天或者几周就可以治愈,而是需要长期的控制和治疗。如果控制不佳而导致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所以哮喘需要合理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哮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60岁以后出现哮喘症状而被明确诊断的患者,在临床上也经常可以见到。

++++

●误区二:不喘就可以不用药

哮喘是慢性病,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控制得很好,的确有些病友在病情长期控制、慢慢减药、复查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在主诊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但很多病友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耐药等问题,在自我感觉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时自行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特别是在使用高剂量药物时突然停药,容易哮喘大发作。

哮喘治疗药物多数是吸入制剂,其中主要成分为激素,很多人谈“激素”色变,然而吸入的激素直接进入气道,作用快而强,剂量又比口服药及静脉用药低很多,副作用非常轻微,日常使用有效、安全,最大的副作用在于吸入方法不正确时容易口腔或咽部真菌感染,可通过吸药后漱口而避免或减少。坚持规律用药可使患者病情控制良好,避免加重而反复使用口服或静脉用药,减少药物副作用。

●误区三:哮喘患者不应该运动

除运动型哮喘以外,适当的运动对哮喘患者肺功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于病情控制稳定的哮喘患者来说,不必有过大的思想负担,只要运动量适当通常不会出现危险。

哮喘病人选择户外运动的方式有游泳、散步、慢跑、骑车等,这些都是比较单一的有氧运动,相对安全。运动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可以运动5到10分钟就休息一会儿,练练停停,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马上停止运动。如果尝试新的运动类型,安全性尚不确定,运动前可预先吸入平喘药。需要提醒的是,哮喘患儿随身携带吸入型速效平喘药是安全的最大保障。

●误区四: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孩子有严重危害

有一些谈“激素”色变的家长,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担心孩子早发育、担心影响身高等等,擅自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药,从而导致哮喘控制不佳。其实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哮喘治疗药物,吸入后以较高浓度快速到达靶器官,抑制炎症损伤,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腺体分泌,改善呼吸功能,缓解哮喘症状,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与严重哮喘带来的风险相比,激素对身高影响的作用较小,且哮喘控制不良对儿童身高也有不良影响。

也有个别家长轻信一些偏方、秘方,在家胡乱吃药,其实这些所谓的秘方中往往加入了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氨茶碱等,可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其实目前哮喘治疗国际上有相当成熟的统一的治疗方案,专科医生会依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初始治疗,并在之后的随访中根据控制情况进行调整。

——————

下期预告

供稿:王寅格

审稿:尤红梅

编辑:魏雪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yf/13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