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肺动脉(PA)重建是为了避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全肺切除。我们的目的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中在不进行全身肝素化的情况下进行PA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在年至年间例切除的NSCLC患者中,例(3.7%)患者接受了PA重建以避免全肺切除术且不进行术中全身肝素化。我们调查了手术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
结果:对于PA重建,分别对56例、26例、32例和16例患者进行了切线缝合、补片闭合(自体心包)、端端吻合和导管吻合(自体心包13例,切除的肺静脉3例)。患者进行了联合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分钟。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两例心包导管重建的PA血栓需要全肺切除术,以及两例支气管肺瘘大咯血导致死亡(手术死亡率62例,1.5%)。PA弯曲和机械性狭窄是由于导管过长所致。75名患者有其他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一名患者在诱导放化疗后处于0期;26名,I期(9IA和17IB);43名,II期(19IA和24IB);55名,III期(49IIIA和6IIIB);5名,IV期。五年总生存率、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9.2%、61.8%和37.1%。
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中无需术中全身肝素化进行PA重建,血栓形成和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非常低。
引言
胸外科医师通常需要重建肺动脉(PA)以避免全肺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支气管成形术(包括PA重建)已经建立,其短期和长期结果都优于全肺切除术。PA重建主要用于功能保存,具有多种技术方面,如中央或周围血管夹持、缝合和排气。PA重建技术包括简单的切线缝合、心包或人工补片闭合以及端端吻合。最近,一种在端端吻合过程中插入心包导管或切除肺静脉的方法被报道。PA重建通常应用于左上叶切除术。与支气管相比,长的肺动脉更容易重建。以前的研究报道,动脉成形术经常用于左侧肿瘤。
PA重建后的潜在问题包括PA弯曲和闭合胸部后的机械性狭窄。应注意PA血栓形成和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长PA容易扭结,因此如果重建PA与支气管相比过长,则可能发生PA血栓形成。与手术相关的主要致命并发症是大咯血或支气管血管瘘。然而,术中和术后处理方法的选择由世界各地的每家机构自行决定。Rendina及其同事最初建议术中静脉注射-单位的肝素,然后每天注射-1单位的皮下肝素,持续10天。后来,作者减少了术中静脉注射单位肝素的剂量,但在PA缝合结束时未通过硫酸鱼精蛋白逆转,然后在术后7天内皮下注射单位/天的低分子肝素。减少抗凝有助于降低出血风险,尤其是淋巴结切除部位的出血风险。相比之下,我们不在NSCLC切除术中进行系统性肝素化,并且已经用这种策略进行PA重建10年了。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肺癌切除术中在不进行全身肝素化的情况下进行肺动脉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