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一例先天性支气管周围肌纤维母细胞瘤

患儿,男,出生30min,

因“发现肺部肿块1个月”于年收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其母妊娠30周时产前B超检查发现患儿左肺部可见一大小0.8cm×1.0cm的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图1)。母妊娠34周时复查B超提示未发现肿块。患儿系其母第2胎第1产,胎龄34+6周,剖宫产娩出,出生时羊水清,出生体重2.57kg,生后Apgar评分1、5、10min分别为9、10、10分,出生后无呼吸困难等不适。

生命体征平稳,反应可,呼吸运动对称,未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不胀,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约4次/min。入院后胸+腹X线正位片(图2)示:左下肺致密阴影,未除外占位;新生儿肺炎。胸部CT(图3)示:左肺下叶可见一4.2cm×2.7cm的高密度占位,呈类圆形,边界模糊,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规律与肝脏相似,供血血管来自于肺动脉、肺静脉;余双肺野可见多发斑片状模糊阴影。纤维支气管镜报告:支气管内膜炎症;左下叶气道狭窄(外压性)。入院诊断:(1)新生儿肺炎,(2)左下肺占位(性质未明),(3)早产儿。

入院后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于气管全麻下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中可见左侧肺上叶组织外观完整,左下肺实质内可见一团块,不充气,颜色呈灰白色,同肺组织分界不清,同周围胸膜无粘连;未见异常血供;质地韧。术后病理检查(图4)考虑为肺部先天性支气管周围纤维母细胞瘤,可见分化未成熟的软骨组织增生和肌纤维样梭形细胞增生,增生的梭形细胞核分裂象多见,达5个/10个高倍镜视野,细胞增生活跃。免疫表型: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钙调素结合蛋白(caldesmon)(-),肌间线蛋白(-),S-蛋白(+),CD99(+),p53(+),CD34(-),Ki-67指数30%。出院诊断:(1)左下肺肺部先天性支气管周围纤维母细胞瘤(CPMT),(2)新生儿肺炎,(3)动脉导管未闭,(4)卵圆孔未闭,(5)早产儿。

CPM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质肿瘤,由McCinnis等年首次提出,曾命名为支气管肺平滑肌肉瘤、支气管肺纤维肉瘤、先天性纤维平滑肌肉瘤、错构瘤、先天性间充质或囊腺瘤样畸形等。CPMT常常通过产前检查或者出生后检查发现,CPMT的发生与性别、部位无关,其典型表现是在宫内或出生时发现的单个肺部肿块,伴纵隔移位。

本例患儿产前B超时可以发现肺部0.8cm×1.0cm的椭圆形肿块,孕晚期复查B超肿块“消失”,而生后第2天CT提示左下肺4.2cmx2.7cm的高密度占位,提示该肿块生长迅速。CPMT的诊断需要多角度分析:放射影像学上,需要与肺内肿瘤引起的非典型的支气管充气征相鉴别;病原学上可见大量的梭形细胞,常排成人字形或旋涡状,期间可见欠成熟的软骨组织;梭形细胞核呈多形性、核膜不规则,核胞质比率偏高,泡状染色质,偶可见核仁,胞质嗜酸性,核分裂较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方面,波形蛋白通常强阳性,SMA、CD34、肌间线蛋白、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S-部分阳性,细胞角蛋白、EMA、ALK、B链蛋白和caldesmon阴性。。本例患儿的诊断依赖于发病年龄在胎儿期,左肺单个肿块,影像学上表现支气管空气征,与大气管紧密联系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和免疫结果支持。

虽然CPMT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排除终止妊娠的患儿,生存率仅36%。临床表现多样,胎儿期CPMT往往与心脏衰竭、羊水过多、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以及官内胎儿死亡相关。出生后,可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该病与大支气管紧密联系,一旦发现常常需要肺叶或肺切除,术后预后良好,暂无术后复发的报道,即使在切除边缘阳性的病例也无术后复发的病例报道。尽管术后预后良好,仍需警惕肺切除术术后相关并发症,特别是纵隔摆动和肺叶切除术术后综合征。国外一致认为术后无需放疗、化疗。

综上所述,CPMT是一种良性的原发肿瘤,胎儿期容易合并心脏衰竭、羊水过多以及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出生后容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一旦手术切除,术后预后良好。

来源:医脉通

本篇专题由医途用户

病例快播提供,所有内容经编辑加工且已注明出处,转载或版权问题请先联系医途用户

病例快播获得其许可。欢迎其它医途用户投稿,投稿邮箱xiaomei

medimage.cc,我们将支付一定报酬。欲知投稿格式及内容要求,请详询医途助手(







































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zd/1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