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2人生12岁时胡适第一次远行,

胡适在《人生有何意义——答某君书》中说:“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猪,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徐志摩说:“不曾经历过精神或心灵的大变的人们,只是在生命的户外徘徊,也许偶尔猜想到几分墙内的动静,但总是浮的浅的,不切实的,甚至完全是隔膜的。”

庐隐说:“我想游戏人间,反被人间游戏了我!”“我就是喜欢玩火,我愿让火把我烧成灰烬。”

王云五说:“人生如斯,好像一次壮游。”

梁遇春说:“坟墓旁年年开遍了春花,宇宙永远是这样二元,两者错综起来,就构成了这个杂乱下劣的人世了。”

冯至说:“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他们美妙的一生。”

→年的冯至(左)与梁遇春合影

朱生豪说:“理想的人生,应当充满着神来之笔,那才酣畅有劲。计划,即使实现了也没趣。”

年《金粉世家》付梓时,张恨水在序言中接连四次重复了同一句话:“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

梁启超一生充满乐观,即使在有十二分悲观的同时,却还有着二十四分的乐观,因为他认为希望是人类的第二个生命,悲观是人类活受的死刑!

张伯苓说:“40多年来,我好像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只须不断地向前滚,至少沾不上苔霉,我深信石头会愈滚愈圆,路也会愈走愈宽的。”

冰心在《南归》中感叹道:“千言万语仍回到一句话,人生本质是痛苦,痛苦之源,仍是爱情过重。但是我们仍不能饮鸩止渴,仍从人生痛苦之爱情中求得慰安。何等的痴愚,何等的矛盾呵!”

林语堂说:“婚姻生活,如渡大海,风波是一定有的。婚姻是叫两个个性不同的人去过同一种生活。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心灵上。等到你失败了,而她还鼓励你,你遭诬陷了,而她还相信你,那时她是真正美的。你看她教养督责儿女,看到她的牺牲、温柔、谅解、操持、忍耐,那时,你要称她为安琪儿,是可以的。”

陶行知说:“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俞颂华说:“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人,必为世人不能做的事,庶非虚生。”

年5月23日,狱中的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年6月18日,36岁的瞿秋白在刑场饮弹洒血。

→瞿秋白一家合影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这是穆旦经常对人对己说的话。在去世前,穆旦在题为《尽头》的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穆旦与妻子周与良

在好友许地山和谢六逸相继去世后,朱自清不免感叹“人到中年便哀多而乐少”,“为什么‘悲哀’这东西老跟着人跑呢?为什么跑到后来,竟越跟越紧呢?”

诗人林庚说:“少年没有苦闷吗?春天没有悲伤吗?然而那到底是少年的,春天的。”

汪精卫一生写过两首绝命诗。第一首是他年轻时因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入狱后所写:“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第二首是汪临死前写下的一首题为《自嘲》的绝命诗:“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年2月26日,长女汪文惺为汪精卫拍摄的照片。

梁遇春在《观火》中说:“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

梁漱溟一生的处世原则: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

张奚若说:“天下本无完美的东西,生活原是选择,若必尽美尽善而后用之,生命将变为不可能。取长舍短是一切选择的标准。”

冯至在诗中说:“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年代末期,邵洵美在一篇自传性的文字中满怀诚恳地自问:“我究竟如何地生活着?我的生活究竟是否我个人的特殊情形?我的生活究竟有没有发表出来的价值?我的生活让人家读了,人家究竟能得到些什么?这些要等将来才会明白。”

→邵洵美早年诗酒朋侪,与徐志摩、郁达夫、林语堂、沈从文等人过从甚密,有“孟尝君”之称。

年7月,与鲁迅反目后的周作人在《寻路的人》一文中写道:“我是寻路的人。我日日走着路寻路,终于还未知道这路的方向。   现在才知道了,在悲哀中挣扎着正是自然之路,这是与一切生物共同的路,不过我们意识着罢了。   路的终点是死,我们便挣扎着往那里去,也便是到那里以前不得不挣扎着。”

张爱玲说:“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沉樱说:“人生的快乐有两个来源:一是创造,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王礼锡说:“生命是我自己的,我凭我的高兴去处置她,谁管得着!”

胡适与鲁迅都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文化程度很低的原配夫人。鲁迅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胡适说:“在家庭关系上,我站在东方人的一边,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母亲,她对我的深恩是无从报答的。我长时间离开她,已经使我深感愧疚,这个罪是无论如何都赎不清的,和江冬秀结婚,只是赎罪于万一罢了。”为了自己的母亲,二人都和一个与自己不合适的人结婚了。不同的是,胡适牺牲了自己的爱情,终生不弃糟糠;鲁迅另外寻得了爱情,以牺牲一个女子的一生为代价。

朱安知道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并生下海婴后,凄凉地说:“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朱安希望死后可以葬在鲁迅的墓旁,但也未能如愿。

庐隐在小说《何处是归程》中浩叹:结婚也不好,不结婚也不好,歧路纷出,到底何处是归程啊?

张伯苓去世时钱夹里只有7元钱,他对妻子说:“我不能给孩子们留钱。钱多了,他们就不想做事啦,岂不害了他们?我教他们一些德行,够他们一辈子享用不尽。”

梁启超说:“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

徐志摩爱上陆小曼后,为与其结合,欲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徐之亲朋好友,多贻书劝阻,其师梁启超亦致信给他,力劝其悬崖勒马,免为世诟。梁在信中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徐意坚决,复书亦说:“呜呼,吾师!我将于茫茫人海中求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胡宗南是黄埔一期学生,当年报考黄埔军校时,复试的主考官是日后被他多次围剿的毛泽东。

→胡宗南报考黄埔军校时曾因身高不到1.6米被淘汰,后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被录取。

林纾在训子书中写道:“做人须得一个勇字,又须得一个忍字。不勇无以趋事业,不忍无以就事业。盖能勇则猛进不畏难,能忍则耐性不避难。总在自家定力,不必待人助辅方是好男子。”

梁漱溟曾言:“朋友不终,是很大的憾事。”

年,鲁迅在《致赵其文书》中说:“我有时很想冒险,破坏,几乎忍不住,而我有一个母亲,还有些爱我,愿我平安,我因为感激她的爱,只能不照自己所愿意做的做……”。年11月28日,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鲁迅又说:“我一生的失计,即在历来并不为自己生活打算,一切听人安排。”

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陈独秀由于托派问题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年10月15日,蛰居在上海的陈独秀又被国民党以“危害民国”为由逮捕入狱。次日,《世界日报》上刊登了一幅漫画:主人公是受尽皮肉之苦的陈独秀——共产党一拳将他击伤,国民党又冲上去追加两拳,将其打晕。

戴望舒在年去世时留下一句话:“不要替自己辩护,时间长了,别人自然会了解你。”

→25岁时戴望舒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

徐志摩认为,人们不满意的生活大都是自取的,生活决不是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我们的病根是在‘忘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滋养。”

冯至是喜爱自然的。无论是在德国留学时的西卡卜,还是西南联大时的杨家山林场,总是让诗人感叹道:“每每为了无谓的喧哗忘却生命的根蒂;不能在寂寞中,在对于草木鸟兽(她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生物)的观察中体验一些生的意义,只在人生的表面上永久望下滑下去。”

鲁迅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夏衍说:“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臧克家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夏丏尊在《中年人的寂寞》一文中说:“我已是一个中年的人。一到中年,就有许多不愉快的现象,眼睛昏花了,记忆力减退了,头发开始秃脱而且变白了,意兴、体力甚么都不如年青的时候,常不禁会感觉得难以名言的寂寞的情味。尤其觉得难堪的是知友的逐渐减少和疏远,缺乏交际上的温暖的慰藉。”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沈从文说:“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

胡适4岁时,父亲去世,24岁的母亲冯顺弟将胡看成了自己唯一的希望。12岁时,胡适第一次离开母亲,临行前,母亲为他子做了一只枕头套子,并在上面用紫红色线绣了两行字:“男儿立志出乡关,读不成名死不还。”多年后,胡适回忆其时其境说:“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

→年19岁的胡适

在美留学期间,胡适遇上了一生的红颜知己韦莲司(EdithCliffordWilliams),其时,韦莲司已知胡适远在中国的未婚妻江冬秀。一次,韦莲司问胡适:我不知道她是怎么看待你和你的思想的。胡适回答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其实,我也不知道她是如何来看待我和我的思想的。在她的心目中,我也许已经‘理想化’了,但她对我的思想全然一无所知,因为她连写封短短问候的信都有困难,她的阅读能力也很差。……我早已放弃让她来做我知识上的伴侣了(intellectual   一、忍受寂寞,忍耐,默默担当一个大宇宙。像自然一样默默;   二、平凡中的伟大,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像自然界的贵白草一样"不辜负一个名称",像往山上凿路的老人、化缘在孤岛上建造灯塔的人一样做有益的事业,体现平凡中的伟大;   三、以自然为楷模,维持向上的心情。

梁启超教人只问耕耘,看破成败:“故办事者,立于不败之地者也;不办事者,立于全败之地者也。苟通乎此二理,知无所谓成,则无希冀心;知无所谓败,则无恐怖心。无希冀心,无恐怖心,然后尽吾职分之所当为,行吾良知所不能自己,奋其身以入于世界中,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张爱玲在小说《十八春》中说道:“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梁遇春说:“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我每回看到人们的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得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我想到这些,我十分忧郁了。生命都是太薄脆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情书中这样写道。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这样写道:“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叶公超一生喜则画兰,怒则绘竹,但绘竹的时候总是比画兰的时候多。

汪曾祺言:“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起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

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写道:“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据傅斯年同乡、同学聂湘溪介绍:“孟真四岁即和祖父同床共寝,尚未起床,便口授历史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系统地讲到明朝,历时四年,一部二十四史,就口授完毕了。”年,24岁的傅斯年在《新潮》杂志上发表了一首题为《老头子和小孩子》的白话诗:

三日的雨

接着一日的晴

到处的蛙鸣

野外的绿烟儿蒙蒙腾腾

这一幅水接天连、晴霭照映的画图里

只见得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

和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立在河崖堤上

仿佛这世界是他俩的模样。

在诗前的序中,傅斯年写道:“这是十五年前的经历,现在想起,恰似梦境一般。”这首诗描写的,是他童年时祖孙二人在聊城城外领略自然风光的情景。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赵萝蕤说:“生活像疥疮,越抓越痒。”

年,冯至在《伍子胥》后记中写道:我们常常看见有人拾起一个有份量的东西,一块石片或是一个球,无所谓地向远方一抛,那东西从抛出到落下,在空中便画出一个美丽的弧。这弧形一瞬间就不见了,但是在这中间却有无数的刹那,每一刹那都有停留,每一刹那都有陨落:古人在“镞矢之疾”、在“飞鸟之影”的上边似乎早已看得出这停留与陨落所结成的连锁。若是用这个弧表示有弹性的人生,一件完美的事的开端与结束,确是一个很恰当的图象。因为一段美的生活,不管为了爱或是为了恨,不管为了生或是为了死,都无异于这样的一个抛掷:在停留中有坚持,在陨落中有克服。

林语堂说:“人类能梦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同样重要的是有时能嘲笑一下自己的梦想。”

陈铨说:“世界是一个舞台,人生是一本戏剧,谁也免不了要粉墨登场,谁也不能在后台休息。”

→“中国研究日耳曼学的鼻祖”,与钱钟书、张荫麟、李长之并称“清华四才子”的陈铨。

梁启超问:志未酬,志未酬,问君之志几时酬?

张爱玲说:“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又说:“人的一生中有大大小小的等待,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等待的是什么。”

在终于失去了林徽因后,徐志摩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亦不见得一路有阳光的照亮。”

鲁迅说:“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胡适说:“有人对你说‘人生如梦’,就算是一场梦罢,可是你只有这一个作梦的机会。岂可不振作一番,做一个痛痛快快轰轰烈烈的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zz/9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