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变化,医疗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医院的发展及患者就医的需求,为推动介入新技术顺利开展,我院投资近千万元引进大型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机,并邀请自治区知名心血管及外周介入专家来我院坐诊及手术带教。
年10月23日我院成功救治一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达毫升左右。随后请多位专家会诊,确定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先行诊断性血管造影,以明确出血部位、范围、供血特点、侧支循环、相应血管解剖变异等情况。根据出血部位、血管大小及形态、病变性质、栓塞治疗的安全性等因素选择适应的栓塞物质,各部位的出血栓塞治疗常首选明胶海绵。明胶海绵一般剪成1-3mm*1-3mm颗粒或2-3mm*8-10mm长条。栓塞时将明胶海绵颗粒浸泡于造影剂中,经导管推入。将导管超选入靶出血血管内,使导管头端尽可能接近出血部位,进行经导管栓塞治疗。栓塞成功后,复查血管造影无造影剂外溢征象、并经反复推注造影剂观察无再出血后即可拔管结束栓塞治疗,及时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赞扬。
一、介入治疗的优点:
1、介入治疗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危险性。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二、介入治疗主要治疗那些疾病:
(一)肿瘤类疾病:
1、恶性肿瘤:肝癌、肺癌、肾癌、贲门癌、直肠癌、骨肿瘤;
2、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肾囊肿、子宫肌瘤等;
3、肿瘤所致的腔道狭窄:良恶性食管、气管狭窄及食管瘘,恶性肠道狭窄,良恶性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前列腺癌所致的尿道狭窄。
(二)非肿瘤性疾病:
1、血管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血管瘤、静脉血栓、布-加综合症等;
2、出血性疾病:动脉性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动静脉瘘)所致的咯血,产后大出血,肝脾肾等实质脏器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静脉性出血(肝硬化)等;
3、神经系统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AVM)、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急性脑梗塞等;
4、骨关节疾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性肿瘤,骨质疏松等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
5、其他:输卵管不通所致的不孕症,外科术后所致的吻合口疤痕狭窄,各种脓肿,脾功能亢进等。
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影像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治疗。它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传统外科的“开刀手术”,而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米粒大小)将特定的精密器械(如导管、导丝等)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体外操作、体内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介入治疗特别适用于内科药物治疗难以奏效,而又不能、不宜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近几十年来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其特点是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
目前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球囊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支架置入术。球囊血管成形术适应于中等大小或大血管局限、孤立性短段狭窄、多发、分散的短段狭窄和闭塞、长段狭窄或闭塞、小血管病变、溃疡性狭窄或已有钙化的狭窄或闭塞病变不适宜于PTA治疗的病人。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另外,动静脉血栓形成可行介入导管血栓清除术及留置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强,相对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好。
供稿(放射科:韩峰)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