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大肿物堵塞气道命悬一线呼吸内镜介入治疗

白癜风饮食注意事项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122/6662795.html

临床

动态

金秋十月,对于辛苦劳作一年的农民来说,是丰收的季节,虽劳累却充满喜悦,可对于义县农村的万女士一家人,却是另一番情景!

万女士,40岁,7年前无诱因出现咳嗽,未经系统诊治。以后逐渐出现气短、喘息及呼吸困难,7年来未明确病因。年10月13医院经CT及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内有一巨大肿物已堵塞气道90%以上,传统的外科手术已失去了机会,患者随时都可能出现窒息死亡,医院同行的介绍下,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的万女士一家医院呼吸科。

“这个肿物切除手术我可以做”

面对焦急的患者和家属,刘敬禹主任仔细审阅CT片后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个肿物切除手术我可以做”。掷地有声的话语,对于刚刚经历绝望的一家人来说,犹如久旱的甘露,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刘敬禹主任深知时间就是生命,耽误一天就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他马上亲自制定治疗方案,来缓解患者的症状,一边安排做肺增强CT和气管内三维重建来评估肿物的血运供应,一边联系内窥镜中心安排手术,14日下午14:00,由内窥镜中心张素娥和齐馥鹏二位主管护师的协助,在局麻下支气管镜直视下行肿物切除手术。

刘主任两眼紧盯操作台上的屏幕,操纵着高频电刀,小心翼翼地切着肿物,同时轻声指导患者配合。张素文护士长一直站在患者的身边,双手紧紧地握着患者冰冷的手,以缓解她的紧张和不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在克服了出血、随时可能窒息等危险的情况下,肿物也一点点被切除取出,当肿物约被切除大半已基本上能保证呼吸顺畅的情况下,刘主任宣布第一期手术顺利结束。

当张素文护士长把手术成功的消息,通报给焦急等待的家属时,患者的丈夫、女儿等家人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涕,年事已高的婆婆紧紧地抱住张素文护士长,连声的说着谢谢。而此时刘敬禹主任的双臂因持镜2个小时早已酸痛不已。

“今天晚上我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经过4天的恢复,19日下午15:16,第二次手术顺利进行,随着残余的肿物被整体切下并成功取出,患者的气道完全通畅,窒息风险解除,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了保证,一家人以后又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啦!而刘敬禹主任却高兴地说了一句话,“今天晚上我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怀着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干着一件治病救人的事,朴实无华的一句话,道出了医者父母心。

支气管镜直视下的高频电切术及氩气刀冷冻技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呼吸内科诊疗新技术,它不用开胸、损伤小、花费少、痛苦小的优势,解决了外科手术无法完成气管内的良恶性肿物的切除,是此类患者获得生存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此类濒临窒息患者最强福音。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再次标志着锦州医院呼吸科在气管镜直视下的气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已步入省内先进行列。

供稿:张素文编辑:宣传统战部

小编叨叨叨:

就在截稿前,小编看到了下面这段张素文护士长与患者万女士之间情真意切的对话,顿时感觉“健康活着,真好”。健康,对每个人来说,是既近又远的梦想,还好这一次呼吸科让这个梦想照进了万女士的现实。而就在小编敲击键盘的此时,附属三院所有医护人员也都在为这个“健康梦”努力着……

呼吸科

刘敬禹

教授

出门诊时间:

每周二全天

专家链接:

刘敬禹,呼吸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教研室主任、呼吸病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锦州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辽宁省介入学组组员、锦州市感染质控专家组成员。

医院、首都医院、中国医院、沈阳陆军总院学习,率先在辽西地区开展内科胸腔镜检查,对常规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可给予明确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特别是结核性胸膜炎的确诊率可达%,现已开展50余例。陆续开展了呼吸内镜介入技术,目前附属三院呼吸科已能进行局麻气管镜下良性及恶性病变的冷冻、高频电切和氩气刀治疗、气管支架置入术等。

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省自然科研课题5项。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3篇。获得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锦州市自然学术成果奖1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by/11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