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因为味道和颜色得名《本草纲目》说:“其味麻,其色黄”)。
12
辛、微苦,温。
①《本经》:味苦,温。②《药性论》:味甘,平。③《医学启原》:《主治秘要》云,性温,味甘辛。
12
:
入肺、膀胱经。
①《珍珠囊》:入手大阴。②《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③《药品化义》:入肺、大肠、包络、膀胱四经。
12
:
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②《别录》:不可多服,令人虚。③《蜀本草》:白薇为之使。④《医学入门》:伤风有汗及阴虚伤食者禁用。⑤《本草经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疤热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靥;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12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J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北京博爱堂是一家为患者提供优质中医药诊疗服务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在余位知名老中医专家(其中“国家级名老中医”20余位)的支持与帮助下,已发展成为京城著名的中医医疗机构。素有“看名中医,来博爱堂;吃放心药,到博爱堂”之美誉。
您可单击图片,了解更多介绍。
博爱堂国医国学爱好者
凡文不慎涉及文图侵权请联系我们感谢
凡文涉及药剂您可咨询专家以实际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