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雾霾”再不知道这些就晚了!路人甲最近好冷啊!而且感觉嗓子痒痒的,还老是想咳嗽,很不舒服!你说对了。秋冬季,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加上时常遭遇雾霾,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仁医君路人甲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的对抗雾霾天呢?这不,仁医君我这期特别邀请了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王虹教授来给大家一说究竟!掌声欢迎!仁医君本期专家简介王虹,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理事、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病例一张阿姨今年50岁了,以前就有“气喘”的老毛病。最近晒衣服被子时用劲拍打,张阿姨开始不停的打喷嚏,很快就觉得喉头发紧,胸口发闷,气也接不上来了。医院后诊断出患有“支气管哮喘”。王虹院长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刺激使支气管的平滑肌痉挛、炎性细胞浸润、气道粘膜水肿及分泌物增加,造成气道管腔狭窄,致使气道阻力增加出现哮喘。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呈发作性,伴有哮鸣音和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但是,不论发作期或缓解期,如未及时治疗,气管炎症始终存在,这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治疗不彻底,病情反复发作,可并发肺气肿,甚至发展成肺心病。”据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万名哮喘病患者,80%以上的患者未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病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不足5%。支气管哮喘大发作可致死。路人甲天哪!哮喘好可怕!那哮喘有哪些常见症状呢?一般来说支气管哮喘有四大症状:1、咳嗽。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干咳或带有白色痰液的咳嗽,经常发生在晚上或者接触过敏原、运动后。2、气喘或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哮喘的主要症状,即使在安静状态下,患者也会感到气不够用,一口气接一口气地呼吸,不间断地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3、哮鸣音。患者在呼吸时出现高调呼吸音(像小鸡叫的声音)。4、胸廓紧缩感。感觉到胸部好似包扎了过紧的绷带,或者接受过度的拥抱一样。此外,肺功能检查能协助明确诊断。治疗:功在平时,贵在坚持王虹院长说: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两大类。不少患者错误地认为,只到有出现症状时才需要用药,有症状时多用些,没症状时就可减少或停用。很多病人因怕操作麻烦,未按时吸药;还有的患者怕激素的副作用不按医嘱坚持用药;这些不规范的用药均是影响治疗疗效的原因。另外,目前民间有不少所谓“祖传”或“根治哮喘”的秘方和验方,其中大多数加入了剂量不明的口服激素,尽管可有暂时的“疗效”,但往往贻误病情、引起激素依赖和严重的不良反应。预防:远离过敏源,做好个人防护秋季昼夜温差大,后半夜气温比较低,很容易受凉感冒从而诱发哮喘。因此注意防寒保暖是秋冬季节的首要注意事项。其次,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过敏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是接触过敏物质,如花粉、粉尘、皮毛、牛奶、鸡蛋、鱼、虾、螃蟹、油漆等,每位患者有不同的过敏原,有的是一两种,有的可能多达几十种;另一方面和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如情绪不好、过度劳累、怀孕、月经前期等,甚至看到曾经引起哮喘的物质,都可能引起精神刺激,反射性地发生哮喘。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观察,或相应的医学检查(过敏原皮试、特异性IgE测定)可以明确自己的过敏原,从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避免参加大扫除、佩戴口罩、远离各种花粉、尽量少吃一些明确的过敏源食物等,有效预防哮喘发作。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本病患者大有好处。许多支气管哮喘病人,由于担心受凉、感寒后哮喘发作,心理上处于紧张状态,而对体育锻炼有所顾虑,结果体质下降,反而发病增多。其实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当选择运动方式。例如等太阳出来后,坚持慢跑、打太极拳等。病例二陈大爷是一个有着30多年烟龄的“老烟枪”。每到冬季或气候突变的时候,他都会咳上两三个月,这两年病情愈发加重,爬两、三层楼就感到气喘吁吁。医院拍了胸片,做了肺功能,医生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老陈心里一直纳闷,抽了这么多年的烟都没事,怎么突然就得了这个病。何谓慢阻肺?哪些人是高危人群?王虹院长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缩写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慢阻肺具有进行性、不可逆特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和喘息,久而久之将演变成肺心病,最后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统。”诱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有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粉尘和遗传因素。秋冬季节是慢阻肺的高发季节,秋冬季空气中的烟尘、汽车尾气增多,寒冷的空气刺激呼吸道,很可能诱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目前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该病患病率为8.2%,初步统计约有超过万慢阻肺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份的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病日,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如何辨识慢阻肺?慢阻肺的常见症状主要有:1、呼吸困难:这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气短、气喘和呼吸费力等。2、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天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3、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4、喘息和胸闷:这不是慢阻肺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有明显的喘息,听诊有广泛的吸气相或呼气相哮鸣音;5、其他症状:程度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长时间的剧烈咳嗽可导致咳嗽性晕厥,合并感染时可咯血痰。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此外,胸部X线及CT检查也有利于病情的评判。防治策略:急性加重前治疗是关键慢阻肺的病程可分为:1、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超过日常变异范围的持续恶化,在疾病过程中,患者常有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2、稳定期:患者的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病情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王虹介绍,许多患者每年可发生多次慢阻肺急性加重,秋冬季尤其高发。由于秋冬季空气中的烟尘、汽车尾气增多,加上寒冷的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可能诱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进入急性加重期。每一次的急性加重都可能会导致症状及肺功能明显恶化,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较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加快疾病进程,增加死亡风险。另外,即使是没有患过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人群,如果空气中的污染物长期刺激呼吸道,也可能会诱发气管或肺部组织发生病变,导致慢阻肺的发生。“特别要提醒的是,慢阻肺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日前没有特效药。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反复感染出现,疾病呈进行性加重的过程。”王虹说,“因此,慢阻肺治疗的重点除了在‘急性加重期’需要进行抗感染、激素等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稳定期’时就能够未雨绸缪,坚持长期使用基础维持治疗药物来预防急性加重。稳定期患者应积极戒烟,从事康复锻炼(如呼吸操),有条件者可行长期家庭氧疗。预防:早期症状不可忽视虽然患者如此之多,但慢阻肺是一种容易误诊、漏诊的疾病。“慢阻肺”最大特点就是早期完全没有症状,或者早期症状轻微,主要是咳嗽、咳痰,易被忽略觉,很多病人在刚开始发病时都按照‘慢性支气管炎’来治疗,直到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走路上医院,其实这时来就诊的一般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有的甚至出现了呼吸衰竭。王虹说,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zz/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