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俗称就是打鼾,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上气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鼻子到喉这个区间狭窄和阻塞时,呼吸气流产生的阻力增高,从而引起支气管粘膜和粘液,还有鼻孔、软腭、舌根等的震动,继而产生的声音。所以,孩子打鼾时并不是市民常说的“孩子睡得香”,也不是“孩子玩累了”,而是一种疾病的状态,家长要加强观察,如果是感冒、鼻炎导致的上呼吸道阻塞有几天鼾声就消失了,但如果是经常呼噜,时间比较长,则很可能是腺样体肥大或慢性扁桃体增生,此时就需要在耳鼻喉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腺样体异常肥大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
腺样体又称为咽扁桃体,在舌根的上方、鼻的后方,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儿童腺样体肥大非常常见,一般属于生理性肥大,通常10岁左右会逐渐萎缩。
疾病状态下,当病菌入侵宝宝的口鼻腔时,腺样体就会因启动防御功能变得肿大,当病原体被清除后,就会恢复原来的大小。但如果病菌反复入侵,就会造成病理性增大,堵塞孩子的鼻咽部,变成难以消退的“腺样体肥大”使孩子气到受阻,继而出现睡眠打鼾症状。
专家说,腺样体异常肥大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一是宝宝长时间的张嘴呼吸,空气的压力压得上颚出现硬腭髙拱;二是肥大的腺样体使气道变窄,容易打呛,继而使宝宝容易反复出现咳嗽及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尤其是夜间会比较明显;三是长时间的腺样体肥大还会引发中耳炎等其它问题,多年后会影响听力;四是宝宝长时间肺泡不能有效呼吸,出现缺氧状态,影响幼儿脑及智力发育,影响青少年注意力,影响学习。
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有效逆转专家说,如果宝宝腺样体肥大不严重,可以先观察。合并鼻炎的,控制鼻腔炎症和过敏后,张口呼吸的情况可能会明显改善。而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张口呼吸明显,有缺氧症状、面容改变的患儿,建议通过手术进行切除,以恢复鼻咽部的正常气道,降低得中耳炎、鼻炎、鼻窦炎以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很多家长担忧这个手术术后恢复问题,专家说,医院采用的多是等离子消融技术,术中出血很少,术后一般1-2天即可出院,复发的概率也很低,所以,相比长期因腺样体异常肥大导致气到堵塞而引发的多种并发症,专家更建议积极的治疗。End
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