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particulatematter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即悬浮粒子、微粒物质。
为什么要重视PM2.5?
雾霾里面的小颗粒成分复杂,大小不一。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PM50(直径50微米的颗粒)、PM10(直径10微米的颗粒)、PM2.5(直径2.5微米的颗粒)和PM0.5(直径0.5微米的颗粒)是4个临界值。PM50的体积是PM2.5的体积的倍,肉眼可见。50微米是肉眼可见的临界值,一缕阳光下,光柱里有无数微尘在翻飞,那就是PM50和大于PM50的颗粒物。
人体对抗雾霾的第1道保护是鼻毛和鼻腔粘膜,PM50可以进入鼻腔,但不能继续前进。鼻腔黏膜细胞的纤毛,这些纤毛肉眼看不见,很细密,能挡住PM50,而且鼻腔里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还可以把PM50粘住,使它们不能继续前进。
人体对抗雾霾的第2道保护是咽喉,PM10能够进入上呼吸道,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10微米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每个黏膜细胞还有根纤毛(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停地向上摆动,就像逆水划龙舟一样。PM10积累于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积累越多,分泌的黏液也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吐痰。所以,痰要吐,不要咽,咽下有害。
人体对抗雾霾的第3道保护是肺泡,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即PM2.5),直径不足人类头发丝的1/2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参加肺部的气体交换,但是还无法进入血液循环;更小的0.5微米直径的(PM0.5)则可以穿透肺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简单的说:PM2.5深入肺泡,PM2.5里面的更小的颗粒则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2.5微米以下的微粒(PM2.5)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杀死肺泡巨噬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0.5微米直径的为例(PM0.5)则可以穿透肺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心血管疾病。所以,PM2.5指数是空气污染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人的健康有重要影响,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重视。
PM2.5里面含有什么呢?
在我国,PM2.5往往是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形成的,大部分是硫和氮的氧化物,也包括苯等高致癌物,并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医学研究已经证明PM2.5会导致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使得人类致癌的机率明显升高。而携带有害物质的PM2.5显然会有更大的危害。
PM2.5检测网空气质量标准
年05月24日环保部公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国74个城市在10月底前完成PM2.5“国控点”监测的试运行。截至年10月11日,全国已有个站点完成PM2.5仪器安装调试并试运行,有个站点开始正式PM2.5监测并发布数据。
根据PM2.5指数(每立方大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可以将空气质量分为几个等级。为了我们以及孩子的健康,应该留心相关信息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
图片源于豆瓣
PM2.5的致病机理
由于儿童呼吸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气道相对狭窄、咽鼓管短而平、气道上皮纤嫩,局部免疫功能不完善,所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PM2.5的毒害。
没有出生的胎儿,也是PM2.5的受害者。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的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下图总结了PM2.5做的4件坏事。
第一件坏事PM2.5做的第一件坏事,是杀死血液中的人体卫士,巨噬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细菌是微米级生物,大小多为1微米到几微米。一旦细菌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就会把它吞下,避免其使人生病。
PM2.5和细菌的大小相仿,PM2.5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会将其当作细菌吞下。PM2.5是没有生命的,巨噬细胞吞了它,就如同老虎吞石头,最终被噎死。
巨噬细胞大量减少后,我们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不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细胞,还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导致细胞及组织的炎症。可见PM2.5比细菌更致病,进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们就越容易生病。
第二件坏事PM2.5做的第二件坏事,是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PM2.5及更小的微粒,很多会在肺泡内沉积。这会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严重的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甚至肺癌。
第三件坏事PM2.5做的第三件坏事,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心血管疾病。PM2.5中更小的的微粒(PM0.5)会在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很多人认为只要远离不良饮食习惯,积极锻炼,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但PM2.5开了一个后门: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诱发血栓的形成,还可以造成凝血异常,造成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PM2.5还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主神经紊乱从而波及心脏,并可直接到达心脏,发生心肌梗塞。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4年至6年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相应增多。
第四件坏事除了自己是个坏蛋,PM2.5还作为交通工具,把其它治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载进入呼吸系统深处,造成感染。PM2.5里面含有什么呢?在我国,PM2.5往往是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形成的,大部分是硫和氮的氧化物,也包括笨等高致癌物,并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在它们进入人体的过程中,PM2.5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也就是说,空气中PM2.5越多,我们身体的深处与致癌物多环芳烃接触的机会就越多。
国际卫生组织将PM10和PM2.5归为一类致癌物。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曾对北美的18万名非吸烟者进行了长达26年的跟踪研究,发现PM2.5与肺癌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与肺癌的产生和死亡率有密切关系,污染越严重,肺癌越多,死亡率越高,反之则越少和越低。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肺癌死亡率增加15%-27%。
除了肺癌,因为PM2.5深入人体血液循环,它与其他癌症也息息相关。
登录爱奇艺,搜索《育儿贾说》,听专家讲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