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婴儿期开始就一直反复的肺部感染,咳嗽胸闷,左主支气管外压型狭窄,最窄处仅1毫米,这个7岁的小女孩经历了多少痛苦。近日,医院胸外一科利用国际最先进的4D打印技术为此患者解除了病痛。《中国日报》《新华网》《河南日报》《郑州日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此例手术。
患者7岁,自出生不久就出现顽固性的肺部感染,用药控制之后很快就再次复发。医院就诊,均无明显好转。近日患者慕名来到医院胸外一科,李向楠副主任接诊后仔细查阅患者资料,发现患者左主支气管被异位的右肺动脉主干压迫,支气管已经发生软化狭窄,软化节段达3厘米,最窄处仅1毫米。对于这种棘手的病例,现有的治疗策略均不能让人满意。李主任一方面向胸外科学术带头人、副院长赵松教授汇报,一方面成立治疗团队,缜密研究手术方案。通过追踪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团队注意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近期报道过类似患者,通过3D打印可吸收气管外支架悬吊支气管,并精确控制气管外支架在两年左右吸收,此技术被称为4D打印技术。然而,此患者仅7岁,且病变位于左主支气管,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在赵松副院长的指导下,团队多次模拟推演手术过程,并论证手术可行性。在充分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决定实施目前国际最先进的4D打印可吸收支气管外支架悬吊术,并联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打印个性化的可吸收支气管外支架。
年12月30日上午,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赵松副院长和李向楠副主任为患者实施了4D打印可吸收支气管外支架悬吊术,手术中用为患者量身定制的4D打印可吸收支气管外支架将狭窄段支气管环绕,并将支气管准确悬吊在支架上,软化的支气管随即复张,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未再出现,复查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均示左主支气管通畅。
赵松副院长介绍道,支气管软化症的治疗是胸外科长期未攻克的难题,按照传统的方法切除狭窄段的支气管创伤太大,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今后的生长发育。而置入气管内支架又存在排痰困难、支气管穿孔以及支架脱落等风险。气管外支架悬吊术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然而传统的气管外支架不可吸收,限制了支气管的进一步生长,不适合幼儿使用。此次手术采用的4D打印可吸收气管外支架针对患者的支气管进行个体化定制,并且使用的是可吸收生物材料,精确控制支架在两年左右完全吸收,既解决了患者支气管狭窄的问题,又不影响患者今后的生长发育,为支气管软化症的治疗打开了新的领域。4D打印可吸收气管外支架悬吊术可治疗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气管支气管软化狭窄,并且特别适合婴幼儿患者。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河南的胸外科正式迈入4D打印时代,也标志着郑大一附院胸外一科在气管外科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必将造福于广大患者。
术中软化的支气管被4D打印可吸收气管外支架悬吊起
患者术前左主支气管
患者术后左主支气管
患者术前胸部CT
患者术后胸部CT
媒体链接如下:
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