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一生下来的身份就是爸爸妈妈,都是在结婚生子、为人父母之后慢慢地摸索,在成为“好爸爸”“好妈妈”这条道路上走过不少弯路、犯过不少错误,有些妈妈觉得自己很辛苦可孩子还是不听话;有些爸爸往往忽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无意中伤害到了孩子……家长朋友,快来看看你是不是下面这几种类型的爸爸妈妈。
妈妈篇人人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不行~看看下面列举的6类妈妈,你在其中吗?
过分愧疚型
曾在网络上遇见一些幼儿园妈妈群里分享的情景——明明是孩子忘带某样东西,却毫无担当地埋怨妈妈:“都怪你,忘了给我带上,害我被老师骂!”受到谴责时,你甚至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着急就忘了,下不为例。”为的就是让孩子少点愧疚感,不哭闹,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抗。
控制欲极强型
一部分父母有一个很自私的行为,就是特别乐意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甚至一些事业工作不顺利的家长,把后半生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龙的拼搏中,为了让孩子按自己想法发展,对孩子生理、心理状况都置若罔闻,常言道,教育的核心是“疏则通,堵则盈”,孩子若很难活出自我,会觉得很迷茫,只有更加去依赖父母,求助怎么做,长期以往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热衷攀比型
中国妈妈总要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同事、左邻右舍攀比一番。买什么文具,上什么私家补习班,甚至家里有钱的还要晒晒车,房。当然除了物质,最重要就是成绩的攀比。
孩子考了班级前三名,就问第一、二名是谁,要求下次赶超他。不知不觉中孩子成为别人的参照物,成了你攀比的砝码!渐渐的通过身教,孩子也把眼睛只盯着分,只懂得吹嘘,不知为何学,不懂学以致用。
“孩奴”型
很多妈妈经常感慨当妈前后的巨大差别: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与朋友的联系少,业余的兴趣少。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付出,才称得上称职好妈妈。
但真是这样吗?也不尽然,这样副作用很严重,因为会增加孩子匮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过分担心型
对孩子的担心,是妈妈们脑子里绷得最紧的一根弦。当然,社会上种种的不安全因素,也给妈妈们的心理增加了负担。其实,“处处担心,即是诅咒”。你给孩子积极暗示,孩子就会更健康、更优秀,反之亦然。
操劳过度型
一直以来父母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但有时,操劳过度的父母不禁感叹:我们对孩子是无私的,为什么孩子却越变越自私?
且自私的孩子有着非常强烈的占有欲望,想要的东西必须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等他们长大后,有可能会为了得到某些东西不择手段,可怕的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说,这样操劳过度会间接助长孩子的匮乏感和自私欲,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而优秀的家长,尤其对孩子独立自理能力方面放手,巧花心思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上学,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们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待他们上了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她)自己走,困难也得靠他(她)自己解决。尤其是男孩,对未来的这位成年人来说,吃苦耐劳是他的立世之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注定难以面对日益竞争的社会竞争。
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折腾,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爸爸篇有人说,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时候的依靠,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时候的榜样,长大后要成为的男人。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没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给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吸烟的爸爸
当爸爸们在享受吞云吐雾的快乐时,有没有想过香烟燃烧之后会产生多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有没有想过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的?有没有想过在烟雾缭绕的家庭环境中,不知不觉,孩子变成了“二手烟民”?
吸烟不仅仅对吸烟者有害,对身边的孩子也有很大危害:
爸爸经常吸烟,孩子会容易患上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率与爸爸的吸烟程度成正比。
香烟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会加强孩子呼吸道粘膜的敏感性,增大哮喘的发生。
如果爸爸在孩子进餐时吸烟,很容易影响孩子的食欲,诱发孩子厌食。
除此之外,还对孩子的学习能力造成伤害,影响阅读、推理和数学。因为尼古丁在体内分裂后所制造的可丁尼,会使孩子的阅读、数学和推理平均成绩越来越低。
建议: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来,爸爸们一定要减少吸烟的次数,甚至戒掉烟瘾,为孩子创造一个无烟的家庭环境。即使戒不了烟,也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
毫无诚信的爸爸
10岁以前,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天,从心底崇拜和信任,爸爸的每句话对孩子来说如同圣旨一般。然而,很多爸爸总是以时间紧、工作忙为理由,为失信于孩子而开脱,或者是直接用哄骗来搪塞孩子,以为孩子小,就随便编个理由敷衍。
孩子想要和爸爸一起吃晚饭,爸爸总是回答“明天”,可每一个“明天”来临后,餐桌上总是少一副碗筷;孩子想要全家一起去游乐园玩,爸爸承诺“下个周末一定去”,可每次当孩子收拾妥当兴致勃勃出发时,爸爸总是不见踪影。
更重要的是,爸爸屡次失信,会让孩子养成对别人不守信的坏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品质和前程。
建议:请每一位爸爸认真对待给予孩子的承诺,如果做不到,那就请不要随意承诺。因为你的失信,不仅丢掉了孩子对你的信任,而且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恐慌感,连最信任的爸爸都说话不算数,这个世界上还能相信谁呢?
控制欲过强的爸爸
有的爸爸过于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太强。无论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爸爸控制欲太强,剥夺孩子自我表现和发表自我看法的机会,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性格懦弱。控制欲太强的爸爸会过于威严,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压力,给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会越来越成为男孩的典范和标杆。父亲独裁专制,在男孩的头脑中会形成这样的印象:男人和父亲就是独裁者。从而将自己复制成父亲的翻版。
建议:爸爸要学着放手,给予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并挖掘出潜在的能力。
暴躁的爸爸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很会通过模仿来学习。如果爸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父亲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乱发脾气,那么孩子以后遇见类似的情况时,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来发泄。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父亲和孩子的性格存在两种极端。父亲暴戾易怒,孩子会在恐惧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来越不活泼,越来越不爱说话,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长此以往,心理发育不健全,如情况严重还会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创伤的出现。
建议:脾气暴躁的爸爸一定要收敛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沟通、耐心解决问题,而不是动不动就暴脾气,给孩子传递一种正能量,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不见人影的爸爸
中国家庭一直有个误区,“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总是当“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给妈妈管。
父亲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岁之前。如果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阳刚之气,变得有点“娘”,而女孩会在无形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汉子。
孩子很单纯,他们认为爸爸爱我,就会像妈妈爱我一样,花时间陪我,爸爸不经常陪我,那就是不爱我。
建议:爸爸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每周至少和孩子沟通两次,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有时也不妨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与家人每周运动或出行一次,增加与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机会。在无法陪伴孩子时,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