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是指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或硅胶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储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二、适应症:
、需要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
2、已经气管插管,但不能顺利排除支气管内分泌物者;
3、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面部外伤等,无法进行经口鼻插管者;
4、已行气管插管一段时间,病人自觉难受或需经口进食但仍然需要呼吸机治疗;
5、昏迷病人气管插管超过72小时仍未清醒者,积极行气管切开;
6、破伤风患者;
7、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妨碍肺泡气体交换,使通畅,血氧含量降低,为便于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度颅脑损伤,昏迷,呼吸道烧伤,SARS等。
三、优点:
、明显减少死腔,因而减少呼吸功能的消耗;
2、导管短、气流阻力小;
3、便于吸清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
4、可以饮水、进食,便于营养、水分的补充;
5、容易耐受,留置时间长;
6、为使用人工辅助呼吸机提供了方便。
四、缺点:创伤较大;留下疤痕。
五、方法及配合
、评估病人,签协议书:根据病人年龄、胖瘦、颈部粗细选择合适套管;国产分7、8、9、0、;进口有:可冲洗和不可冲洗两种,分7、7.5、8、8.5。
2、物品准备:气管切开包、套管、无菌手套、立地灯、盐水、消毒剂、吸痰管、负压引流装置、利多卡因。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正常使用。
3、体位:平卧头部后仰位,肩部稍垫高,使病人的颌部和胸部上切迹成一直线。
4、术中配合:清醒病人给予解释配合,烦躁病人注意固定头部,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及时抽吸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六、护理
、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观察切口反应(出血、皮下气肿、感染);
3)预防气管切开处的伤口感染;
4)促进呼吸功能;
5)减轻患者焦虑。
2、常规护理:)气管切开后应将病人放在单人房间,病房空气新鲜、清洁、温度8-20度,湿度60%左右为宜,每天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地面消毒水擦拭;
2)气管切开后24小时要严密观察有无气胸,皮下或纵隔气肿,活动性出血,如切口处或套管内出血,敷料渗血较多,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或重新缝合。皮下气肿——颈部周围皮下捻发音,少量不予处理可自行吸收,较多时可用大号针头穿刺排气;
3)床边备用气管切开包,合适套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4)严密观察呼吸深度及频率的变化,如有呼吸困难或不畅,应检查套管是否脱出及呼吸道有无梗阻;
5)气管切开周围纱布每日更换-2次,分泌物多时随时更换,更换纱布垫时注意检查纱布垫的颜色及切口的清洁程度,以判断有无感染及渗血。无感染时,络合碘消毒,盐水擦拭,感染时(纱布垫颜色发绿)可用庆大霉素或抗生素更换;
6)金属内套管需每日清洁消毒,高压灭菌,有痰液堵塞时随时消毒,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雾化吸入q4h-q6h,套管外口覆盖2层纱布,以防灰尘和吸入湿润空气,纱布保持清洁,及时更换,进口套管可外接人工鼻。
7)吸痰管选择:其外径不得超过内套管直径的/2-2/3,柔软,顶端开口而无锋利边缘。8-4号。
8)吸痰护理盘:内放物品保持清洁无菌。
9)吸痰方法:根据痰液量多少进行定时或及时吸痰。打开负压旋钮:逆时针上调,压力成人6.7kpa(50mmhg);小儿:吸痰管负压进入气管深部3-5cm,以刺激轻微咳嗽为宜,由深部向外口螺旋性有效抽吸,吸痰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引起出血和过于剧烈的咳嗽,注意无菌操作,带手套或持无菌镊。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先气管-鼻腔-口腔。每次吸痰应彻底,吸痰后听肺部无罗音。肺部感染严重时,应在每次吸痰前进行翻身扣背,对肺部功能差,spa2低或带呼吸机患者,吸痰前后给予纯氧00%或高流量吸氧6-8升/分,每次吸痰不超过5秒。
0)气道灌洗: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于每次吸痰前先向气管内注入盐水等药物2-3ml,使痰液稀薄后再吸痰。
)定时做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合适药物治疗和护理,如为绿浓杆菌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应床边隔离,物品专用,医护人员做好手消毒,物品彻底消毒或焚烧。
2)防止套管脱出:套管系绳一定要打死结,松紧度适宜,以能伸过一指为准,过紧影响呼吸,过松易脱出。
3)储痰瓶每日应常规清洗一次,瓶内倒入ml清水,加郎索消毒片片,如瓶内痰液量超过2ml时应随时倒掉以防反流。
4)卧位舒适。
七、并发症:
早期:窒息或呼吸骤停;出血;手术损伤邻近的食管,喉返神经,胸膜顶;气胸;纵隔气肿;环状软骨损伤。
中期:气管、支气管炎;肺不张;气管套管脱出或阻塞;皮下气肿;吸入性肺炎或肺脓肿。
后期:气管食管瘘;喉头气管狭窄;气管肉芽组织过长;气管软化;拔管困难;气管切开伤口瘢痕,高起或挛缩。
常见:套管堵塞;套管脱出;肺部感染。
套管堵塞的原因:气管内套管可被血痂、痰痂或其他异物阻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症状,使用呼吸机者气道阻力高,吸痰管下入受阻,检查内套管多被痰痂阻塞。处理:更换相同内套管,气道即恢复通畅。对于分泌物多痰液粘稠者,加强气道湿化。盐水ml微量持续泵入5-0ml/h。雾化吸入,翻身扣背加强吸痰。
套管脱出的原因:导管系带固定太松,病人烦躁不配合或术后皮下气肿逐渐加重;带呼吸机患者翻身时管道未固定拽出,处理:全脱出更换新的套管,未全脱出时将套管按原位送入,观察病人呼吸是否通畅。预防: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固,使用呼吸机时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翻身时妥善固定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拽出。烦躁病人约束上肢或适当应用镇静剂。
八、拔管
、拔管指征:患者病情稳定,痰液量减少,呼吸及呼吸功能明显恢复,可先试行堵管。
2、拔管方法:第一天试堵/2,如能耐受,第二天全堵,连续24小时,如患者无呼吸困难、缺氧等指征,痰量不多,有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生命体征平稳,可拔管,拔管前应吸尽气道及口腔分泌物,拔管后观察患者切口处有无出血,呼吸是否平稳,(必要时拔管前可备气管切开包,相同套管,以防意外重新置管),拔管后创面用油纱覆盖,蝶形胶布拉紧切口,覆盖纱布,切口一般一周愈合。或用进口纱布敷料。
3、拔管困难原因:
)引起喉梗阻的原因尚未完全排除;
2)气管切开位置过高,损伤环状软骨及第一气管环,形成新的狭窄;
3)气管切口过大,气管套管套囊的压迫及气管前筋膜分离过多,伤口感染气管软化致气管前壁下塌,气管狭窄;
4)气管前壁肉芽组织过长;
5)功能性呼吸困难。
治疗:查找原因加以治疗,多数均可拔管,瘢痕狭窄着可用喉及支气管扩张器反复扩张或做喉气管成行术。
4、拔管常见并发症:
)出血:拔管时均有少量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有时少量出血也可能是致命性大出血的先兆。致命性大出血多数是由于气管套管远端压迫损伤气道前壁及无名动脉壁,加之感染无名动脉糜烂破溃,而至大出血。
2)窒息或呼吸骤停:拔管时有痰痂掉入气管,气管内出血,气管壁塌陷,可致窒息或呼吸骤停,须立即重建人工气道。
3)气管食管瘘:较少见,多发生于术后2-0周内,见于手术操作粗暴损伤食管前壁及气管前壁,感染后形成瘘管;气管内套管位置不合适,套管压迫及摩擦气管后壁,引起局部溃疡及感染。
主要症状:进食时食物经瘘管口进入气管内引起吞咽性咳嗽,如从气管内抽吸的分泌物内有食物残渣,应高度怀疑气管食管瘘,可用吞咽美兰、碘油,x线摄片及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治疗:轻者更换短的套管,放置鼻饲管,使糜烂处及瘘口处的刺激减少得、休息,同时加强营养,待其自愈,重者需行手术缝合及肌肉修补术。
九、气管切开常见护理问题:
、清理呼吸道无效;
2、有气体交换障碍的危险;
3、焦虑;
4、语言沟通障碍;
5、有感染的危险;
6、套管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