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哮喘中药治疗
本文导读
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那么哮喘如何治疗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因此,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
根据发作期的不同,可以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哮喘和缓解期哮喘对待,辨证施治须区别对待:
发作期哮喘的治疗处方(仅供参考)
实喘:特点为发病骤急,气长而有余,以呼出为快,胸胀气粗,脉搏多实而有力。
1、寒性哮喘。咳嗽气促,痰稀薄如泡沫,喉间有哮鸣声,形寒无汗,面色苍白,四肢不暖,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质正常或偏淡,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浮滑或紧。
治则为温肺散寒、豁痰平喘。轻症用炙麻黄6克,杏仁9克,甘草4.5克;重症用炙麻黄9克,桂枝4.5克,细辛3克,干姜3克,制半夏9克,白芍9克,五味子4.5克,甘草4.5克。痰多加炙苏子9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9克;兼有舌唇干红,鼻热干燥等热象及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30克;咳喘有浮肿加葶苈子9克、大枣12克。
2、热性哮喘。咳嗽,气促,怕热,烦渴,痰浊黄稠,面赤,自汗,咽赤,舌质红,苔黄,脉搏滑数。
治则为清热宣肺、化痰平喘。若哮喘郁久化热,以致痰热内盛,肺气壅闭,苔腻者,方用炙麻黄6克,甘草4.5克,炙苏子9克,炙款冬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黄芩9克,蝉衣4.5克,僵蚕9克,白果12克;若热喘,起病不久,略有发热等表症,舌红,苔薄者用炙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甘草4.5克。痰多黄稠加鱼腥草30克,冬瓜子9克,姜竹茹4.5克;喉中有水鸡声加射干4.5克;咯痰不爽加黛蛤散6克,瓜蒌仁9克;过敏性鼻炎加辛荑3克,苍耳子9克,白芷9克。
虚喘:特点是发病徐缓,气短而不续,声低息短,动则喘促,无明显发作间歇,脉多虚细无力。
1、肺脾两虚。平时易感冒,诱发哮喘,畏风,自汗,鼻痒善嚏,气短而喘,咳声低弱,痰声漉漉,厌食,倦怠,舌淡,苔薄,脉搏软弱。
治则为益肺固表、健脾化痰。方用党参9克,北沙参9克,黄芪9克,炙苏子9克,银杏10只,麦冬9克,白术9克,五味子3克,甘草4.5克,山药12克。
2、肾虚腰膝酸软,耳鸣,张口抬肩,动则更喘。肾阳虚者尚有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脉搏弱。
治则温肾平喘,用炮附子4.5克,炒白术9克,炒白芍9克,干姜3克,炙麻黄6克,炙苏子9克,射干4.5克。肾阴虚者五心烦热,干咳无痰,舌红少苔,脉搏细。治则滋阴平喘,方用熟地9克,蛤蚧9克,炙苏子9克,葶苈子9克,北沙参9克,太子参12克;有杵状指,舌暗红,唇紫等血瘀症状,加丹参15克,桃仁9克,地龙9克,红花4.5克。
缓解期哮喘的治疗处方(仅供参考)
1、肺虚表现面色苍白,自汗,易感冒,乏力,肌肉松弛,舌质淡,苔薄白,脉搏缓而无力。
治则益气固表。方用炙黄芪12克,防风9克,白术9克,五味子4.5克,北沙参9克,太子参12克。
2、脾虚表现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方用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山药12克,陈皮4.5克,半夏9克,苍术9克。
3、肾气虚表现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四肢不温,怕冷,小便清长,头发稀少或身材矮小,舌淡苔白,脉搏细而无力。
治则补肾固本。方用桑寄生9克,补骨脂9克,山药12克,菟丝子9克,茯苓12克,仙灵脾9克。若有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等肾阴虚明显,加生地9克,知母9克,龟板9克,黄柏9克,麦冬9克。
提示:以上药物在3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而采用中医外用药来治疗,则可以避免这些毒副反应,还无服药之苦,相对来说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消喘膏是一种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肺气肿等病症、以穴位经络发挥治疗显著作用国药准字号药品。药物通过对“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刺激感官,渗透药气,使中药开窍剂经皮肤渗透打开人体经络系统,运用肺经引经药,使具有卡咳祛痰,降气降湿,解痉平喘的功效之药物,循经络的输送直达病灶深处,解除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所至的气管腔狭窄,同时消除支气管粘膜肿胀及粘膜分泌增多所至的小气道狭窄,肺通气量下降等引起的哮喘、喘息型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病症,疗效显著。
将中医药与人体经络穴位相结合,发挥中药和针灸两大疗法优势的“消喘膏”,外用贴敷,能迅速缓解、消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水肿及分泌物增多而导致的广泛性气道狭窄所引起的气喘、呼吸困难、痰多、咳嗽、呼气时有哮鸣音等发作性症状。
同时,“消喘膏”的药物成分通过经络系统的循环、输送,可以调理肺、脾、肾等脏器的功能,起到补肺固卫、健脾化痰、补肾纳气的作用,从根本上得到标本兼治。
西安顺康制药有限公司
衷心期待您的参与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