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无人色”出于《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形容十分恐惧之状。也形容病危时的脸色。宋代朱熹《答谬子晦》;“东坡在湖州被逮时,面无人色,两足俱软,几不能行。”
“面无人色”从字面上讲,可以认为是“面色失常”。所以,在这里,我们便从“面无人色”这个成语来谈谈人的异常面色与疾病的联系。
我国人正常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如患病时色泽异常,即称为“病色”。
面色苍白,是气血虚的表现。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过度疲劳、剧烈精神刺激、急性大出血、休克等均可使面色苍白或呈青灰色。面部有白斑或白点,可见于肠道寄生虫病。
面呈黄色,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浆内增多而使皮肤及黏膜变黄。如黄色鲜明为阳黄、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黄色暗晦为阴黄,多见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变、肝癌等。淡黄见于血虚,可见于脾胃虚弱和消化吸收不良、肠道寄生虫等。
面色青紫,多由缺氧或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疾患,如二尖瓣狭窄、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患,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梗死、肺癌及重症肺炎等;中毒性休克或由于人体感受寒邪、身体某部疼痛所致的气血不通、经脉阻滞。
如小儿高热,面部出现青色,为将发惊风之征。
面色棕黑,由于色素异常沉着而使皮肤呈棕黑色者,可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砷中毒及黑色棘皮症等。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如发现面色异常,医院诊治。
一心一醫
您的健康守护专家
藏宝图↓↓↓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