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中常常有家长问,为什么总是觉得小宝宝喉咙有痰声,却又咳不出来?吃了一堆药还是没改善;言谈中显得非常担忧,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引起痰液增加的疾病
到底痰从何处来?痰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严格来说,痰就是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正常人也会有;当有外来病菌或其他刺激物侵入时,分泌物就会增加,而且混杂着身体与病菌作战后的残留物,所以颜色就可能会变黄或变绿,造成呼吸道的不适及刺激。
常见引起痰液增加的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或下呼吸道感染:如细支气管炎、肺炎。主要的症状则包括,呼吸有杂音、吃奶不顺、呼吸急促、胸廓起伏较大以及咳嗽等。
痰液堆积当心引起中耳炎、肺炎并发症
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痰液堆积易引起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婴幼儿的耳咽管构造及功能不像成人那么好,鼻咽处的分泌物容易经由耳咽管上行至中耳腔,引起中耳积水甚至急性中耳炎,不可不慎。另外痰液倒流至气管、细支气管也不少见,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引发肺炎:有些小宝宝因为喝奶加上咳嗽,也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小宝宝若不接受适当治疗,重则引发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的危险。
当宝宝因细支气管炎而产生咳嗽症状时,咳嗽有助于清除呼吸道的痰液,因而不需要使用过强的镇咳药物,亦不必过度使用较强的消肿剂,以去除鼻塞的现象。这些药物均可能使得鼻部分泌物过于浓稠,而产生症状持续较久或恶化的现象。
咳嗽、有痰、咳不出可以配合推拿治疗
1、清补肺经各次、运内八卦次;
2、推揉膻中次、揉乳根次;
3、揉肺俞次、分推肩胛骨次。
咳嗽怕风怎么办?
推三关次、掐揉二扇门次。
咳嗽伴大便干怎么办?
顺时针摩腹3min,推下七节骨50次,必要时灌肠。
咳嗽有痰怎么办?
揉天突次,点揉丰隆穴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小儿咳嗽、有痰的食疗方
孩子咳嗽大多和孩子脾虚有关,脾虚就会聚湿生痰,化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讲讲化痰的几种方法。
如果痰是白色的,而且比较稀,这是“寒痰”。寒则热之嘛。这时候就要采取温肺、健脾、化痰进行调理。
寒痰:多吃山药,或用炒过的薏苡仁熬水喝
用药就不说了,是大夫的事。家长怎么办呢?很简单,让孩子多吃山药吧。蒸着吃、煮粥吃、做菜吃,都行。想办法让孩子吃就可以了。山药入脾、肺、肾三经,而且又是“平补”(平补就是进补的作用比较平和,孩子吃了一般不会出现上火等情况)。
补脾,可以健脾化湿祛痰;补肺,可以强壮肺气,预防呼吸道疾病;补肾,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还可以用薏苡仁给孩子熬水喝,薏苡仁利湿的效果还是很好的,用其熬水喝可利湿化痰治病。
热痰:白萝卜、川贝熬水喝
既然有“寒痰”,肯定还会有“热痰”,有些孩子的痰是臭的、黄的,这时候就要清热化痰了。用三五片白萝卜、三五个川贝,熬水给孩子喝就可以了。白萝卜,消食积、通气、清热。川贝,清热化痰。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会导致运化功能失常,生湿生痰。食积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推荐食疗方——生山楂熬水喝。山楂可以“健脾开胃,消积化食”,还可以“活血化痰”。
平常饮食注意事项
宝宝咳嗽是很多父母最为头疼的问题。给宝宝吃药害怕有副作用,不吃药又担心引起并发症。其实,只要家长在饮食上面肯下功夫,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饮食原则:宝宝在咳嗽的时候应该注意补充水分,这期间孩子的胃功能比较弱,所以要注意饮食必须清淡。饮食禁忌:宝宝咳嗽期间,不要吃油腻、过咸、过甜的食物,防止加重肠胃的负担;不要吃冷冻、辛辣的食品,以免刺激咽喉部,加重咳嗽;不宜吃酸食,否则不容易咳出痰;含油脂比较多的食物也不利于咳嗽患儿,所以花生、瓜子、巧克力等食品应该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