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内镜中心有这样一个储物盒子里面静静地放置了大大小小的零碎小物件硬币、塑料小钩子、螺丝帽、磁铁、巴克球、棒棒糖棍、钉子、发卡…即使你脑洞大开大概也猜不到这些小玩意是从哪里取出来的
答案揭晓:原来这些异物都是孩子们不小心误吞进消化道的
医院内镜中心主任任悦义聊起了几个“误吞”异物的小朋友的故事,各位家长一起来看看,也许可以从中接受教训。
春节期间,医院内镜中心的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忽然,一位妈妈带着8岁的孩子心急火燎地“闯”了进来。
“医生,我家孩子吞了一个塑料小钩子”,只见孩子神情痛苦,手抚脖颈,大力地吞咽。待医生仔细询问,他又因为怕挨骂,支支吾吾,一会说吞了,一会说没吞。但是一直觉得难受,胸片又看不出来,儿童消化科医生建议做胃镜进行检查。
孩子愁眉苦脸地来到内镜中心,医生果然在无痛胃镜下发现塑料钩子卡在食道了。
塑料钩子质地坚硬,形状尖锐,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食道穿孔出血。
医护人员凭借娴熟的技术,利用抓钳牵引着小钩子在狭窄的食道内小心游走,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将异物成功取出。
从这个孩子看,大孩子吞异物常常担心挨骂,容易隐瞒病史,尤其是一些尖锐和腐蚀性异物,耽误治疗易出现危险。
其实,像上述这种误吞事件,在儿童群体中还真是不少见。仅年一年,医院进行了近例气管异物取出术,近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患儿来自青岛地区及胶东半岛其他地区。
无独有偶,前不久,1岁的小文(化名)拿着妈妈的大钻戒玩,妈妈突然发现孩子难受的不停吞咽,手里的戒指也不见了,医院。拍片看着胃里果然有戒指,内镜中心的专家马上为孩子进行无痛胃镜。只见胃里静静躺着一枚亮晶晶的大钻戒,食道出现轻微损伤。医生应用薄膜网兜小心牵引,顺利将钻戒钓了出来。
内镜中心专家提醒大家:
消化道异物,在小儿很常见特别是0.5~4岁的婴幼儿最多。这是因为婴幼儿识别危险的辨别力差,天性又喜欢用“嘴巴”品尝自己好奇的小玩意,很容易误吞下去。
异物被吞入后大多数都能顺利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但有部分异物可滞留在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等几乎消化道任何部位,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需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将异物取出。因小儿难以合作,一般常采用无痛(全麻)胃肠镜下取出。
家有小宝,如何看护?
青岛妇儿内镜中心成立于年底,以无痛舒适化诊疗为特色,呼吸及消化内镜一体化管理,“镜”益求精,建设安全、高效、舒适的内镜诊疗平台。科室有先进的进口纤支镜、胃肠镜设备,麻醉及监护设备,专业的麻醉医生、呼吸专业、消化专业紧密配合,实现人员设备集约化,洗消院感标准化。
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主要有气管异物软硬镜一站式治疗,致力于打造半岛地区最好最值得信赖的小儿异物一体化治疗平台。无痛纤支镜肺泡灌洗技术、内生塑形性栓子取出术的开展,为众多重症肺炎患儿带来福音,加快病情康复。纤支镜下支气管下黏膜活检、黏膜刷检、局部给药术,为呼吸道疾病患儿提供精准诊疗证据。
胃肠镜诊疗业务有新生儿及儿童、成人胃镜及结肠镜诊疗技术,胃镜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消化道异物取出、小儿食道狭窄扩张以及结肠镜息肉摘除术等。
来源: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徐小钦通讯员毕乙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