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线入门正确识别气管和肺结构

气管和支气管的识别

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相当于C6~7水平。在T5~6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大致居于纵隔中央,左右主支气管之间的夹角一般为60°~85°,正常情况一般≤90°。其中,右侧主支气管和中线的夹角一般为20°~30°,左侧主支气管和中线的夹角一般为40~55°。见图10。

上图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之间的夹角(弯箭头)正常情况下小于90°。

肺结构的识别

肺野肺野是X线平片的专有名词,指含有空气的两肺在胸部X线平片上的投影。正常情况下,两肺内充满空气,空气的密度远低于普遍软组织,故X线经过肺组织时衰减较少,因此在X线平片上通常是“黑色”或“深色”的区域,也可以说是透明区或透亮区。

胸部其他组织,如骨骼、心脏大血管等结构因为衰减X线较多,在X线平片上为“白色”或“浅灰色”区域。由此可见,双肺和骨骼、心脏大血管等形成了良好的对比,这种对比是正常人体就具有的,不是用人为手段形成的,称为天然对比。

为了便于说明肺内病变的位置,目前通用的方法是人为将肺野分区(图11、图12)。

上图中将肺野纵向分区,一侧肺野纵行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

上图中分别通过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肺门胸部X线平片所指的肺门即肺动静脉及气管等进出肺的部位的诸结构的投影,当然,左、右肺分别有各自的肺门(图13)。

上图中虚线椭圆范围内为左、右肺门。

右肺门上下部分形成一钝角叫右肺门角(图14),

右肺门处病理组织的出现可以导致右肺门角消失。右肺门下半部分主要是右下肺动脉干(图15)。

右下肺动脉干(双向箭头标示的宽度)在含有气体的中间段支气管的衬托下显示清楚,正常情况下右下肺动脉宽度通常不超过15mm。

肺纹理肺动静脉自肺门开始逐级向肺内分支,在胸部X线平片上形成自肺门向肺野外围分布的,逐渐变细的树枝状影像叫肺纹理。正常情况双肺下野肺纹理较肺上野明显,肺野内带肺纹理明显,外带肺纹理很细几乎难以辨认。右肺下野内带不像左肺下野内带那样有心脏的遮挡,故肺纹理尤其明显,有时甚至会被误认为病变,但仔细观察,仍可分辨出正常走行的肺纹理。

肺叶和肺段在解剖结构上,肺叶由叶间裂胸膜自然分隔而成,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两个叶,右肺由水平裂(横裂)和斜裂分上、中、下3个叶。胸部X线平片中,叶间裂胸膜和X线方向平行时可以显影,呈细线状。其中,正位胸片常可以看到右肺水平裂(图16)。

上图箭头所指结构为右肺水平裂。正位胸片常可以看到细线状的右肺水平裂,位于右肺野中部,自肺野边缘向右肺门水平走行,水平裂以上为右肺上叶,以下为右肺中叶和下叶。

正位胸片上无法看到两肺斜裂。侧位胸片常可见两肺的斜裂(图17)。侧位片也可见水平裂(图17),起自斜裂中点附近,向前水平或稍向下达前胸壁。

三角箭标示两肺斜裂,呈细线状,右肺斜裂起自第4胸椎位置,向前下斜行达横膈前部距前肋膈角约2~3厘米处。左肺斜裂起点稍高于右肺,两肺的斜裂在侧位胸片上大致重合。白色箭头标示水平裂,起自斜裂中点附近,向前水平或稍向下达前胸壁。

通过正侧位胸片结合观察,可以大体判断两肺各叶的位置,能将肺内病变定位到肺叶。各肺叶可进一步分为肺段,肺段间无胸膜作为区分,X线平片不能显示肺段的界限,因此只能通过其解剖位置在胸片上的投影位置进行大致推断。

作者:医院陈雷

村医之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ys/12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