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1.6亿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仅有40%有家族史。据悉,该病在我国患病率为1~4,在我国五大城市中,13~14岁青少年,患病率在3%~5%,而老年患病率还有上升的趋势。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支气管哮喘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它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多与基因遗传有关,此外还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就占有40%,而环境因素可分为:吸入性、感染、食物、药物、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它的发病机制还包括:免疫学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神经机制等。
支气管哮喘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呼吸。而在咳嗽时,一般为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不过,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或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支气管哮喘的检查主要包括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PEF及其变异率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等。针对该病的治疗,目前仅为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和免疫疗法(特异性免疫治疗、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支气管哮喘的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分期包括有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缓解期等。其中,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的目的为尽量缓解气道阻力,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防止恶化、再发及并发症。
支气管哮喘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秋冬季节应注意防寒保暖,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