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大咯血是指:1次咯血量超过ml,或24h内咯血量超过ml以上者。需要强调的是,对咯血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不要过分拘泥于咯血量的多少,而应当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营养状况、面色、脉搏、呼吸、血压以及有否发绀等,进行综合判断。对那些久病体衰或年迈咳嗽乏力者,即使是少量咯血亦可造成病人窒息死亡,故对这类病人亦应按照大咯血的救治原则进行救治。

1病因编辑

肺脏有两组血管,即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起于右心室动脉圆锥的肺动脉及其分支为低压系统,提供着肺脏约95%的血供。支气管动脉发自于主动脉,为高压系统,一般向肺脏提供约5%的血液,主要向气道和支撑结构供血。据统计,在大咯血病人当中90%的出血来自支气管循环,而出血来自肺循环者仅占10%左右。目前已知可引起咯血的疾病有近种。

2临床表现编辑

反复咯血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程度不等,从少量血痰到大量咯血不等,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时不一致。有些病人平素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以反复咯血为主要表现。

3检查编辑

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片对咯血的诊断意义重大,故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要求多个体位投照,必要时还应加照前弓位、点片及断层片。胸片上出现沿支气管分布的卷发状阴影,多提示支气管扩张;液平多见于肺脓肿;实质性病变多考虑肺部肿瘤。值得注意的是,在病灶大量出血时血液可被吸入邻近气道,此种吸入可导致肺泡充盈,形成血液吸入性肺炎。在早期易与肺部实质性病变相混淆,但血液吸入性肺炎常在1周内吸收,故再次摄片将有助于两者鉴别。

2.胸部CT

是一项非侵袭性检查,对肺功能障碍者较为安全。但对活动性大咯血患者,一般应在咯血停止后进行。与普通X线胸片相比,在发现与心脏及肺门血管重叠的病灶及局部小病灶等方面,CT检查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评价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病人方面,胸部CT已基本取代了支气管造影。国外的一项研究报告,CT对囊状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为%,对柱状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均为%。受价格因素影响,目前对大咯血病人,胸部CT仍只作为二线检查项目。

3.支气管镜检查

对大咯血病因诊断不清,或经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不佳者,目前多主张在咯血期间及早施行支气管镜检查。其依据是:

(1)早期施行支气管镜检查可更加准确地确定出血部位。

(2)可显著提高咯血病因诊断的正确率。

(3)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依据(如外科手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等)。

(4)可直接对出血部位进行局部止血。

支气管镜的种类可分为硬质支气管镜和可屈支气管镜(即纤维支气管镜)。通常外科医生多喜欢选用硬质支气管镜,而肺科医生则更偏爱纤维支气管镜。相比较而言,纤维支气管镜具有操作简便,无需全身麻醉,可见区域广且损伤小等优点,故已被临床广泛采用。然而,一旦出血量超过纤维支气管镜的吸引能力,或反复出现血凝块玷污和堵塞纤维支气管镜等情况时,应改用硬质支气管镜来进行检查。或给予气管插管,以防止出血量过大而造成窒息,同时也便于纤维支气管镜吸引管腔或末梢被血凝块堵塞后的退出清洗和再入。应当强调,咯血期间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检查前应作好必要的抢救准备,尤其是对窒息的抢救准备。同时应注意检查过程中的给氧以及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等的监测,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4.支气管造影

随着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的广泛应用,现已能够对直径仅几毫米的气道进行直视观察。加上支气管造影检查的操作过程,具有造成病人低氧和支气管痉挛的潜在危险,大咯血病人往往难以耐受。因此,对于近期或活动性咯血病人而言,其诊断价值相当有限。目前,支气管造影主要用于:①为证实局限性支气管扩张(包括隔离的肺叶)的存在;②为排除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病人存在更广泛的病变。

5.血管造影

(1)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近年的1组资料显示,例咯血病人中,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者例(占91.5%),来自肺动脉者26例(仅占8.5%)。另1组对72例大咯血病人的研究发现,出血来自肺动脉者也仅占8.4%。可见咯血病人的出血,绝大部分来自支气管动脉系统。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不仅可以明确出血的准确部位,同时还能够发现支气管动脉的异常扩张、扭曲变形、动脉瘤形成以及体循环-肺循环交通支的存在,从而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提供依据。

(2)肺动脉造影对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疾患所引起的顽固性大咯血;以及怀疑有侵蚀性假性动脉瘤、肺动脉畸形存在者,应在作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同时,加作肺动脉造影。

4诊断编辑

一般经过询问病史和体检以及上述各项检查之后,对大咯血的病因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咯血常为全身疾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将有助于咯血的病因诊断。

6治疗编辑

1.一般处理,绝对卧床休息

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取患侧卧位,并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咯血期间,应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搬动,以免途中因颠簸加重出血,窒息致死。同时,还应鼓励病人咳出滞留在呼吸道的陈血,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和肺不张。如病人精神过度紧张,可用小剂量镇静剂。对频发或剧烈咳嗽者,可给予镇咳药。必要时可给予可待因口服。但对年老体弱患者,不宜服用镇咳药。对肺功能不全者,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咳嗽反射,造成窒息。

2.止血治疗

(1)药物止血①垂体后叶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用药后由于肺小动脉的收缩,肺内血流量锐减,肺循环压力降低,从而有利于肺血管破裂处血凝块的形成,达到止血目的。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妊娠患者,均应慎用或不用。②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及肺楔压及肺楔嵌压;同时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肺内血液分流到四肢及内脏循环当中,起到“内放血”的作用。造成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压力降低,达到止血目的。对于使用垂体后叶素禁忌的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及妊娠等患者尤为适用。治疗中副作用少,但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及血压下降的发生,用药期间应卧床休息。对血容量不足患者,应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再用此药。③阿托品、山莨菪碱对大咯血病人亦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此外亦有采用异山梨酯及氯丙嗪等治疗大咯血,并取得一定疗效。④一般止血药主要通过改善凝血机制,加强毛细血管及血小板功能而起作用。

此外尚有减少毛细血管渗漏的卡巴克络(安络血);参与凝血酶原合成的维生素K;对抗肝素的鱼精蛋白以及中药云南白药、各种止血粉等。鉴于临床大咯血多是由于支气管或肺血管破裂所致,故上述药物一般只作为大咯血的辅助治疗药物。

(2)支气管镜在大咯血治疗中的应用对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大咯血患者,应及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目的:一是明确出血部位;二是清除气道内的陈血;三是配合血管收缩剂、凝血酶、气囊填塞等方法进行有效地止血。出血较多时,一般先采用硬质支气管镜清除积血,然后通过硬质支气管镜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找到出血部位进行止血。目前借助支气管镜采用的常用止血措施有:①支气管灌洗。②局部用药。③气囊填塞。

(3)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根据肺部受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双重血供,两套循环系统间常存在潜在交通管道,并具有时相调节或相互补偿的功能。当支气管动脉栓塞后,一般不会引起支气管与肺组织的坏死,这就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提供了客观依据。近20年来,动脉栓塞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咯血病人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双侧病变或多部位出血;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晚期肺癌侵及纵隔和大血管者,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手术治疗的方法。栓塞治疗通常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了出血部位的同时进行。但当患者X线胸片阴性、双侧均有病变或一侧病变不能解释出血来源时,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将无法进行。这时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能帮助明确大咯血的原因及出血部位,从而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创造条件。一旦出血部位明确以后,即可采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聚氨基甲酸乙酯或无水酒精等栓塞材料,将可疑病变的动脉尽可能全部栓塞。如果在支气管及附属系统动脉栓塞以后,出血仍持续存在,需考虑到肺动脉出血的可能。最多见的是侵蚀性假性动脉瘤、肺脓肿、肺动脉畸形和肺动脉破裂。此时还应对肺动脉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一旦明确病变存在,主张同时做相应的肺动脉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近期效果肯定,一般文献报道有效率可达80%左右。但这毕竟只是一种姑息疗法,不能代替手术、消炎、抗痨等病因治疗。注意当造影显示,脊髓动脉是从出血的支气管动脉发出时,栓塞是禁忌的,因为这有造成脊髓损伤和截瘫的危险。









































普通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求治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cs/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