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业医师2016年病理学必背一

病理学(一)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2分)

一、适应性改变:

1.萎缩(小):细胞的体积缩小;

2.肥大(大):细胞的体积增大;

3.增生(多):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如:甲状腺肿大、瘢痕)

4.化生(变):最常见,约占70%。一种成熟细胞变成另一种成熟细胞。

①支气管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即支气管肺癌;

②子宫颈柱状上皮被子宫颈管粘膜鳞状上皮取代,即宫颈癌;

③间叶组织的幼稚成纤维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即骨化性肌炎,为间叶组织化生;

④结缔组织化生为骨、软骨和脂肪组织,即结缔组织化生;

⑤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的粘膜上皮化生为肠粘膜上皮,即肠上皮化生。

注意:适应性改变没有机化、再生。

二、损伤(变性、死亡)

(一)变性:可逆的。咨询

1.细胞水肿(又称水变性):细胞损伤后最早、最常见的改变。

①机制:钠钾泵被抑制;

②电镜下可以看到肿胀的线粒体内质网;

③最常见于病毒性肝炎,又称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空泡=脂肪变性

主要是甘油三酯的蓄积;

①甘油三酯蓄积在肝脏,又称“脂肪肝”;最常见;

②如果甘油三酯蓄积在心脏;心肌呈红黄色斑纹,称“虎斑心”;

③电镜下可看到大小不等的空泡。

注意:脂肪变性一定是甘油三酯蓄积在非脂肪细胞里,才会有脂肪变性。

3.玻璃样变:即蛋白质的蓄积:

(1)细胞内玻璃样变:最常见。

①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蓄积大量蛋白质(原尿蛋白),形成玻璃小滴(小体);

②浆细胞的胞质网蓄积大量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形成Rusell小体;

③酒精肝的肝细胞蓄积大量蛋白质(前角蛋白),形成Mallory小体。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最重要是胶原蛋白的蓄积,形成“**纤维”,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3)血管壁玻璃样变:细动脉=血管壁玻璃样变

主要发生在细动脉,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又称细动脉硬化。最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邵阳

4.病理性色素沉着(有颜色物质的蓄积):如含铁血黄色、脂褐素沉着。

含铁血黄色容易沉着于心衰细胞内;

脂褐素容易沉着于心、肝、肾细胞内。

5.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出现固体钙盐的沉积。

(二)细胞坏死:不可逆的。

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有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最常见,主要见于心、肝、脾、肾等实质器官;

①注意:脑、肺不会发生凝固性坏死;

②彻底的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见于结核)。

(2)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脑、脊髓、胰腺。(油多的地方)

(3)纤维素样坏死:主要见于风湿病、SLE、结节性多动脉炎、急进性肾炎、急进性高血压。

(4)坏疽:在坏死的基础上出现腐败菌的感染。(坏疽=坏死+腐败菌感染)

①干性坏疽:好发于四肢末端;

②湿性坏疽:好发于肺、肠、子宫等与外界相通的脏器;

③气性坏疽:好发于肌肉深层。

2.凋亡:单个细胞的主动性死亡。

①凋亡的特点:不自溶、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②凋亡的重要形态学标志:Caspases被激活。

三、细胞组织的修复

1.再生:不留疤的修复。周围同种细胞的增殖与修复。

(1)再生的分类:完全再生(骨折愈合、肝细胞的点状坏死)、不完全再生;

(2)再生细胞的分类:

表皮造血再生强、肝胰小平最稳定、神经心肌到永久。

①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强。如表皮细胞、造血细胞;

②稳定细胞:平时处于静止期,只有在受到损伤后才增生修复。肝脏、腺体、小肠、平滑肌细胞;

③永久性细胞:永远不会再生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及骨骼肌细胞。

2.肉芽组织修复:留有疤痕的修复。

肉芽组织的组成:成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3.创伤的愈合:

3天——肉芽组织形成;

5~7天——胶原纤维形成;

数月后线状瘢痕形成。

注意:

肉芽肿与肉芽组织:没有任何关系。

肉芽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的聚集,伴或不伴其它炎症细胞的出现。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动脉里血多了称充血,静脉里的血多了称瘀血。

一、淤血

1.肝淤血:主要见于右心衰;出现典型的槟榔肝;

2.肺淤血:主要见于左心衰;

急性左心衰:心力衰竭细胞(本质是一种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所以咳粉红色泡沫痰;

慢性左心衰:长期淤血,可看到“肺褐色硬化”。

二、血栓

血栓是指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栓塞是指血管内出现异常物质,随着血流到远处阻塞血管的过程;

栓子是一种不溶于血液的物质。可以是血管内的,也可以是血管外的。

1.血栓的形成:

(1)原因:

①血管内皮损伤:是最重要、最常见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

②血流状态的改变:长时间卧床;

③血液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酶减少。

(2)血栓的类型:

①白色血栓(疣状血栓):常见于血栓的头部;主要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素;多见于风心病;

②红色血栓:常见于血栓的尾部;主要成分是红细胞、白细胞、纤维素;红色血栓最容易脱落;

③混合血栓:常见于血栓的中间部;主要见于房颤、二尖瓣狭窄的球形血栓;

④透明血栓(微血栓):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多见于DIC。

注意:

白色血栓见于二尖瓣狭窄风心病;

混合血栓见于二尖瓣狭窄球形血栓。

三、栓塞

1.栓塞最常见的是血栓栓子。

2.分类:

①肺动脉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②体循环栓塞:栓子来源于左心;主要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③脂肪栓塞:见于四肢长骨的骨折;

④羊水栓塞:栓塞+DIC;

⑤气体栓塞:减压病(沉箱病)好发于潜水员;主要栓塞的是氮气。

四、梗死(缺血性坏死)

1.贫血性梗死:心(地图状)、脾、肾(楔形或椎型);

2.出血性梗死:肠(节段性)、肺(扇形)。

记忆:

新的贫血切脾肾,结肠出血扇了肺:

心脏梗死呈地图状;脾、肾梗死呈楔形或椎型,都属于贫血性梗死;

肠梗死呈节段性、肺梗死呈扇形,都属于出血性梗死。

炎症

1.炎症是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于损伤因子(生物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

炎症过程中最特异的环节是血管反应(白细胞的游出)。

2.趋化作用:游出的白细胞在组织内做定向移动。

3.炎症的局部表现:

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肿——充血、淤血、水肿;

热——动脉性充血,血量升高,代谢加强,产热增多;

痛——神经末梢压迫、牵拉和刺激。

4.炎症的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增高。

注意:病毒性感染、伤寒的白细胞不高。

5.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①变质:炎症的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

②渗出:白细胞渗出。最具特征性;

急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渗出为主;

慢性炎症以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渗出为主;

寄生虫感染以嗜酸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③增生。

6.炎症介质:

①组胺、缓激肽: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②C5a:既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还有趋化作用;

③C3a:只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④IL1、IL6、PG(白介素1和6、前列腺素):发热的炎症介质;(一溜跑真热)

⑤IL1:既能引起发热,又有趋化作用;

⑥氧自由基:加重组织的损伤。

7.炎症的类型:

急性炎症:包括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炎症;

慢性炎症:包括一般慢性炎症、特异性炎症(肉芽肿性炎)。

(1)急性炎症:

①浆液性炎症:烫伤后水泡、感冒后流鼻涕;

②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的是纤维蛋白原;主要见于大叶性肺炎、白喉、绒毛心、菌痢;(白喉和菌痢又称伪膜性炎症)

③化脓性炎症:渗出的是中性粒细胞;主要见于小肠、皮肤、阑尾。

化脓性炎症最容易引起三个改变:脓肿、蜂窝织炎、化脓。如: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疏松组织出现的蜂窝织炎、大肠杆菌逆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金葡菌引起的肺脓肿;

④出血性炎症:渗出的是红细胞;主要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

(2)慢性炎症:

①一般慢性炎症;

②慢性肉芽肿性炎:主要见于伤寒、梅毒、风湿病、血吸虫病、结核。

记忆:

大猴绒毛纤维菌:纤维素性炎见于大叶性肺炎、白喉、绒毛心、菌痢;

小皮阑尾化脓中:化脓性炎见于小肠、皮肤、阑尾;渗出的是中性粒细胞;

出血钩体鼠疫红:出血性炎症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渗出的是红细胞;

寒梅风雪肉芽肿:肉芽肿性炎症见于伤寒、梅毒、风湿病、血吸虫病、结核。

注意:

肉芽组织和肉芽肿的区别:

肉芽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的聚集,伴或不伴其它炎症细胞的出现。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那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cs/6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