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呼吸道反应性增高,在各种触发因子作用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哮喘的临床分类确定哮喘的临床类型,亦即表型,可正确指导治疗。年儿童哮喘PRACTALL共识报告将儿童哮喘分为4个表型:即病毒诱发哮喘、运动诱发哮喘、变应原诱发哮喘以及未定型哮喘。新GINA指南虽然提出了如下5个常见临床表型:(1)变应性哮喘:儿童期起病,伴个人或家族特应性疾病史;(2)非变应性哮喘:痰细胞学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少量炎性细胞;(3)迟发型哮喘:成人后发病,与过敏无关;(4)固定性气流受限型哮喘:一些病程长的患者,可能由于呼吸道重塑而发展为固定的气流受限;(5)哮喘伴肥胖:一些肥胖的哮喘患者,呼吸道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轻微[1]。但应注意,以上5个表型的提出基本是针对成人患者。其中提出的某些表型,如迟发性哮喘不属儿童范畴。国定性气流受限虽可见于儿童,但在儿童中具体情况如何,尚需探讨。同样,哮喘伴肥胖在儿童较多,但有无必要作为一个类型提出,尚存在不同观点。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哮喘的诊断应尽可能对哮喘明确诊断,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度,并重点推荐哮喘特征性的呼吸道症状和可变性气流受限,后者主要通过基础肺功能检测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确定。在进行相关检测时,尽可能在患者开始治疗前进行,以排除治疗对检测的干扰,但哮喘诊断的主要检测手段(肺功能)在儿童尤其是年幼儿童进行时却存在很多问题。年长儿童(6岁以上)诊断依据和方法与成人相同,即基于反复呼吸道症状病史和证实存在变化的呼气性气流受限2点。呼吸道症状中,多数患者会出现1种以上。气流受限包括肺功能参数降低、升高,或变异增大,其变异程度愈大,愈频繁,哮喘则愈易确诊,具体包括:(1)呼气气流受限,即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降低,FEV1/用力肺活量(FVC)降低;(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上升12%;(3)4周抗感染治疗后肺功能显著改善,FEV1上升12%,或呼气峰流量(PEF)上升20%;(4)运动激发试验阳性[FEV1下降12%或PEF下降15%];(5)支气管药物激发试验阳性;(6)PEF日间变异增大,变异率13%,持续2周;(7)随访期间肺功能变化大,2次随访FEV1差异12%或PEF差异15%,但应排除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本次指南特别指出,一些哮喘患者存在临床症状,但其FEV1在正常预计值水平以上,如果患者在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或控制药物治疗后,其肺功能显著增加,对此类患者建议使用个人最佳值作为其正常值水平。过敏检测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是诊断哮喘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均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过敏检测阳性不是哮喘的特异性改变,亦不是哮喘均存在过敏,存在针对某一种变应原的特异性IgE,并不意味着此变应原导致个体出现症状。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在哮喘患者升高,在其疾病或非病理情况下亦增高。对于鉴别诊断,在年长儿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疾病,其次是异物吸入、支气管扩张症等,12岁以上少年儿童需注意除外声带功能障碍、过度通气等。年幼儿童(5岁及以下)哮喘发病常始于儿童早期,哮喘患者中大约一半其症状出现于儿童期。年幼儿童中喘息发生率很高,常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感染。同时大多数儿童在3岁以后才对常见变应原表现为过敏。因此,在年幼儿童,当患儿出现喘息时,此时确认其是否为哮喘初期表现,存在实际困难。年幼儿童哮喘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3个方面:症状特点;存在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对试验性控制药物治疗的反应。此外,指南推荐,根据呼吸道感染时及非感染期间,患儿呼吸道症状的持续时间,1年中症状出现的频率、严重程度、夜间情况及特应性或家族哮喘史,参照指南中给出的量表,在年幼儿童进行哮喘诊断和给予治疗,以避免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在5岁及以下儿童尚缺乏确诊哮喘的检查手段。试验性治疗,变应原测定,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胸部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学龄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反复咳嗽或喘息,其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升高持续4周以上,预示其可能存在哮喘。此年龄段儿童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反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吸入异物、气管软化、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纤毛运动障碍、血管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缺陷等。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欢迎大家加入儿科QQ群交流
长按识别白癜风中医典方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cs/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