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节丨宝妈一名·执业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擅长妇产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保健
前言:
生了宝宝以后,拥有医者和妈妈双重立场的我,在与一同陪伴宝宝成长的妈妈们交流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当宝宝生病后,妈妈们的手足无措。因此决心为妈妈们,带来“有价值、有温度、有态度”的育儿分享。今天分享的是”宝宝急性发热怎么办?”为了涵盖到更多妈妈的需求,花了较长时间准备。
接下来你将看到:
1.发烧的判断
2.发烧的原因
3.发烧的利弊
4.发烧的护理
5.发烧的用药
6.常见的误区
篇幅较长,我们一起耐心学习。
多叨几句: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经提倡使用电子体温计,不建议使用水银温度计,WHO研究指出,水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十大化学品之一,是一种会扩散并世世代代留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给接触这种物质的人群带来严重的健康和智力损害
此外,年日本举行的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水俣公约》外交全权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最终签署《水俣公约》,携手控制和减少全球汞排放。该《公约》制定了到年逐步淘汰水银器械的目标,其中涉及包括水银温度计在内的众多产品
但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因经济条件所限,仍在使用水银温度计
怎么知道宝宝发热了?发热的分度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大多采用以下标准:
低热:37.5℃~38℃
中度发热:38.1℃~39摄氏度为
高热:39.1℃~40.4℃
超高热:40.5℃以上
专家共识认为0-5岁儿童不推荐口腔或直肠测温
宝宝为什么发热?人类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实现的,而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因此较易发热甚至高热
宝宝急性发热,大部分是由于病毒、细菌感染引起
发热不是独立疾病,而是疾病的警报,还是宝宝对抗疾病,保护自己的机制聊聊发热的利与弊发热的好处
1.发热时人体各种免疫功能增强,是由于发热可刺激免疫细胞的成熟及分化
2.动物试验证明,许多低等动物受感染时也发热,发热可提高其生存率,若给予退热措施,则存活率下降
发热的危害
加快氧耗量和心率,引起宝宝不适感,高热惊厥(单纯高热惊厥,不会烧坏宝宝脑子)
总而言之,发热是体内的一道“防护墙”,发烧是一种警报,是机体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有帮助消灭病原体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发烧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新陈代谢增快、抗体合成增加和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等。这些免疫反应,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发烧是体内的一道“防护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发热首先应该配合医生,找寻引起发热的元凶,如果在确诊病因前就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等于支持了病原体的治病作用,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病得更重,病程更长
聊聊发热恐惧症1.发烧会烧成肺炎吗?
2.发烧会烧坏脑子吗?
3.发烧会烧抽吗?
4.发烧会引起严重后果吗?
答案是:不会。
再说一遍,发热是宝宝身体警报和保护盾,而不是引起其他疾病的原因。发热宝宝的病情轻重,取决于引起发热的基础疾病:比如支气管肺炎、脑炎、尿路感染等。
发热程度
不能以发热程度预测发热病因及疾病严重程度,举个栗子:如幼儿急疹。
特殊情况:但当<3个月的患儿体温≥38℃,0~6个月婴儿体温≥39℃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细菌感染
发热持续时间
发热持续时间不作为预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发热怎么护理?我的专业和育儿经验是:高热除了可以引起惊厥之外,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对宝宝有什么重大危害。因此,在我家宝宝发热时,只有宝宝明显感觉不适或体温超过38.5度时才口服退热药处理,比如泰诺林或美林,具体如何使用,请接着听我细细道来。
除了口服退热药以外,我在家中给宝宝退热,会这么做:先去掉过多的衣裤,暴漏更多体表于空气中,然后补充大量水分以增加热蒸发,适当增高室内温度和湿度,增加热蒸发。退热药可以单独应用,但与上述物理措施结合效果更好。
多叨几句:美国儿科协会宣称,物理降温联合退热药与单独退热药使用,效果差别不大,但作为一名妈妈,总是希望能为宝宝做点什么。且值得高兴的是,给我家宝宝物理降温,往往起到了预期的退热效果
医生妈妈怎么用退热药感谢耐心读到这里的妈妈们,你们是最棒的。那么问题来,虽然读到这里,明白了发热不用惊慌。但想用退热药,如何权衡利弊,让宝宝宝舒适一点,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呢?
我的专业和育儿经验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缩短宝宝发热病程,也不能有效预防高热惊厥,退热目的是减轻宝宝的不适,减轻妈妈的恐惧
推荐: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采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退热药物只有两个
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的宝宝可安全使用,最为安全)
布洛芬(6个月的宝宝可安全使用),仅次于对乙酰氨基酚
两者为最常用的退热剂,可安全用于宝宝
应用退热药同时应多饮水,有增加退热的效果
反之,宝宝体内缺水情况下,退热药作用将大打折扣
对乙酰氨基酚用法用量: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每次mg),口服,间隔时间≥4h,每天最多4次
常用药物:泰诺林、扑热息痛、百服宁
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主要是反复多次的应用,超剂量所致
治疗剂量超出次树使用,可引起肝功异常,但未见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报道
警惕的是:超剂量(超出体重计算量)应用后肝转氨酶升高明显,有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
布洛芬用法用量:布洛芬5~10mg/kg
mg/d,口服,每天最多4次
常用药物:美林、托恩、恬倩、安瑞克
单次应用常规剂量的布洛芬,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且维持时间久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胃烧灼感、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较轻微,最新研究指出,可能与哮喘发病有一定关联,但目前证据不足
我不会给宝宝用的退热剂不推荐安乃近:可致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不推荐阿司匹林: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概率;患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宝宝使用时增加瑞氏综合征风险,绝对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使用
不推荐尼美舒利:短期内(10d)不良反应有低体温、胃肠出血和无症状肝酶升高,不推荐应用
不推荐糖皮质激素: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使用
持续性高热处理如果我的宝宝持续反复发热体温超过38.5度
我会采用退热剂交替使用
1.先用布洛芬10mg/kg,4h后对乙酰氨基酚15mg/kg
2.或者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h后布洛芬5mg/kg,每4h交替使用
重要的事:禁止打退热针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为氨基比林及其衍生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
其副作用大:注射后孩子大量出汗,容易发生虚脱甚至休克;过敏体质的孩子,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轻者可见荨麻疹,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另外,此类药物肌注局部刺激性较大,引起臀肌萎缩、麻痹、感染等并发症
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类药物已在22个国家禁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将氨基比林列为淘汰品种,儿童禁止使用氨基比林。但我国监管药品使用的有关部门,却对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后吐槽一下国内有关部门:在我国呢,有关部门是一个神奇的部门,人人都听过有关部门,却不知道如何找到有关部门!
我的物理降温方式1.急性发热时推荐选用温热擦身和(或)减少衣物等物理降温方法
2.物理降温退热效果不及退热剂,可作为辅助退热方法;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时,体温下降速度快于单用退热剂(国内外物理降温是否有效,尚有争议)
3.高热时推荐应用退热剂同时联合温热擦身的物理降温方法
不推荐冰袋降温:将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宝宝前额,降低脑部的耗氧量,起到降低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但因为冰袋可造成局部冰冷,导致非常不舒服(违背退热让宝宝舒适原则,还不如单独退热药)
不推荐冰水灌肠:造成宝宝寒战、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常有较严重的不适感,
不推荐酒精擦浴:不要用酒精擦浴降温,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酒精容易吸收入体内,引起宝宝烦躁及哭闹,严重的甚至引起酒精性中毒(吸收热量同时,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散热)
轻推荐温热擦身:用温水沾湿毛巾,拧得稍干后,给宝宝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要多擦几下,以微红为适度。但是,如果擦拭部位和擦拭程度不熟练掌握,效果大大折扣,反而引起宝宝不适。
强推荐温水浴:是最简单的方法,将宝宝泡入稍高于体温的温水15~20分钟,并间隔洗上2~3次,只要不是在室温很低的房间内,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风吹,宝宝是不会受凉的
补充说明,不管什么方式,在寒战的时候,都不推荐使用。
发热是否用抗生素1.发热原因明确为细菌感染性疾病,可经验性选用敏感抗菌素
2.发热原因不明的,关于抗生素应用问题有很大争议,且实际与理论也有很大差距。
3.一般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尤其是不主张静脉途径应用广谱抗生素
4.请多给儿科医生一点信任:大部分的儿科医生是不愿意滥用抗生素的,配合医生查明发热原因,对宝宝才是最好的选择
发热的常见误区宝宝发热的时候,我们需要一起沉着应对
1.尽可能鼓励孩子多进液体。在发热头几天内多进液体比多吃营养重要得多
2.通过洗温水澡、提高室内温度等办法增加皮肤蒸发散热,平缓降温
3.尽可能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4.可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不同成分的退热药物
5.尽可能在配合医生明确宝宝发热病因后,再考虑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
6.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物,更不是退热药
再次感谢读完本文妈妈们,如果你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随手分享给带宝宝的人看,让发烧的宝宝少受折腾,多休息。
最后有什么想法想交流的,欢迎在下方留言或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来咨询若水医生。
参考文献:
1.褚福堂实用儿科学.全2册/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美)谢尔弗主编;池丽叶等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5(.5重印)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白癜风能够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