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刀治疗脊柱源性支气管哮喘32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最短者一年零五个月,最长者36年;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8例。

1.1病例人选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年制定标准。②符合中医辨证分期诊断标准。③符合《针刀医学原理》之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

5.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1(或PEF)80%正常值,吸人B2受体激动药后FEV1(或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流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各测一次)≥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符合1~4条或第4、5条即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6.针刀医学特殊检查

(1)检查G4-5与T3的上、下、左、右有无压痛,或结节,或条索。

(2)触诊风门、肺俞、厥阴俞、膻中、尺泽、丰隆等穴有无阳性反应。

(3)X线片提示的G4-5与T1-3位置情况:颈椎有无生理曲度改变,C4-5椎间孔有无狭窄,颈、胸椎有无旋转移位或前后方移位等。

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出现阵发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病情许可做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常可闻及水泡音。

3.支气管肺癌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有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呜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1.2排除病例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严重细菌感染者。③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④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2.1针刀治疗:让患者俯卧位,胸下垫薄枕,在C4-T5段依照针刀医学影像学读片方法X光提示椎体移位的相应节段,在移位椎体的上下棘突间及旁开1-l12.5px处分别定点,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按照针刀医学之四步进针规程,刺人达到棘间韧带、椎问关节囊、肋横关节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并施切割剥离,疏通手法,拔出针刀,邦迪创可贴封贴针刀口,7天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

具体操作方法:

(一)颈椎

主要松解C4-5与C5-6棘间与关节突关节点。

1.棘间点松解项韧带和棘间韧带。在患椎棘突上缘取一点作为进针刀点。垂直进针点处骨平面进针,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依次穿过皮肤一封套筋膜、椎前筋膜一项韧带一棘间韧带,待刀锋刺达骨面后,将刀锋旋转90度,使刀口线与棘突上缘骨平面平行,与棘间韧带纤维垂直,沿棘突上缘骨面,切开棘间韧带2~3刀。注意务必保持刺入深度在棘间韧带间,不能刺人到黄韧带。下位棘间韧带松解方法同此。

2.关节突关节点从棘突间正中线点水平向外1.5~62.5px,即为进针点,刀口线与正中线平行,垂直刺人到关节突关节骨面,纵行切开松解关节囊与头半棘肌、头夹肌和颈多裂肌等在关节囊和关节突上的附着点。也可调转刀锋90度即与关节突关节间隙平行,找到关节间隙后,沿骨缘斜向外切开关节囊1~3刀,再向内切1~3刀。以切开囊壁为度,不可深入去切割黄韧带。更不可向内侧刺入到椎板间隙。

(二)胸椎

主要松解T2-3与T3-4棘问与肋横突关节点。

患者取俯卧位,胸部下面垫一薄枕。在T2-3棘突间定一点,在T3-4棘突问定一点,在其相应的两侧各旁开1~1.px定4个点(也就是在肋横突关节囊的部位),在这6个点处垂直进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棘突间的两刀深度达椎管外约3mm,然后调转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垂直,用切开剥离法,将棘间韧带松解1~3刀。两侧4刀,深度均达到肋横突关节囊,刀口线略微转动,到达肋横突关节间隙,将肋横突关节囊切开2~3刀。

2.2手法治疗:依据针刀医学的手法学,对移位的椎体进行手法整复,颈椎移位用颈椎的整复手法,胸椎移位用胸椎的整复手法。

2.3药物治疗:(1)发作期:气管炎丸15粒Bid,如意定喘丸2—4粒Tid。(2)缓解期:百合固金丸8粒Tid。(3)不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口服通脉冲剂10gTid。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哮喘停止发作,肺部哮鸣音消失,停止治疗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者;显效:哮喘停止,肺部哮鸣音消失,随访3个月以上未复发者;好转:哮喘症状缓解,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弱,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哮喘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1—3个疗程后,基本痊愈2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

4、体会

针刀治疗该病源于针刀医学关于脊柱区带病因病理学的新理论和关于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理论[1]。针刀医学对该病的研究发现,主要支配肺脏功能活动的是迷走神经和从胸髓(T1-T5)侧角发出的交感神经,由于有关椎体的移位,软组织损伤变性而受到牵拉、挤压,导致去神经敏感性(一个自主效应器被去除神经后,将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性增加称去神经敏感性[2]),最终致使交感神经β受体功能低下,而由于电生理线路的电流量增强而导致迷走神经M受体功能亢进是引起哮喘的根本原因。用针刀直达病所,充分发挥针刀的作用,使损伤变性的软组织重新获得动态平衡,使移位的椎体得以整复,最终使支配肺脏功能活动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功能恢复,保持CAMP(环磷酸腺苷)和CGMP(环磷酸鸟苷)的相对平衡,以维持支气管平滑肌的正常张力。实践证明针刀医学对哮喘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是科学的,治疗确有显著疗效。









































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cs/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