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支气管源性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原发性肺部肿瘤,占肺癌的绝大多数,预后极差。支气管源性肺癌占所有肺肿瘤比率的90%以上。原发性肺癌是男性第二常见的癌(13%),在女性占第三位(13%)。肺癌是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男性为32%,在女性为25%。女性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本病大多发生于45~70岁之间。
一、临床症状
孤立性肺转移病例临床上一般不呈现明显症状,大多在随诊原发肿瘤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少数病例则可有咳嗽和痰血。肺部X线征象与周围型原发性肺癌相似。
二、病理学
支气管癌一般分为四种组织学类型:鳞状上皮细胞癌,常发生于较大的支气管,通常通过直接蔓延或淋巴结转移而扩散;小细胞未分化癌,早期产生血源转移;大细胞未分化癌,常经血流扩散;腺癌,常为周围性,一般通过血流扩散。所有类型都可经淋巴管扩散。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腺癌的一种亚型)会使气腔实变,且通常不向肺脏外扩散。尽管可表现为孤立型,但有时可以根据其多发病灶起源与其他类型支气管癌相鉴别。
三、体征
肿瘤可直接侵犯食道,引起阻塞,有时并发瘘管。膈神经受侵犯可引起膈肌麻痹。侵犯心脏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和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和左侧喉返神经麻痹(引起声音嘶哑)则是由于肿瘤直接压迫或邻近淋巴结压迫所致。
在上腔静脉综合征中,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上胸部和颈部侧支静脉扩张;面部,颈部和躯干上部(包括乳房)水肿,充血;眼结膜红,肿;仰卧位气喘;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和意识紊乱)。上腔静脉综合征有显着的临床表现,虽需密切注意,但不是急症。对原因不明的纵隔肿块,最重要的是要作出组织学诊断。
原发及继发癌的肺内扩散可发生淋巴管癌,引起亚急性肺心病,低氧血症加重和严重呼吸困难。肺内继发性血源性淋巴结转移常见,但继发性支气管侵犯很少见。血行转移至肝脏,脑,肾上腺和骨骼多见,可早期发生,在明显的肺部症状出现之前即可产生症状。
肺癌的副癌综合征表现很多,是肿瘤的肺外的远处效果。它们引起与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无关的代谢性和神经肌肉性紊乱,可能为癌肿发生或复发的首发症状。它们并不表明肿瘤已扩散在胸外。肥大性骨关节病(人所共知)是出现于手指和脚趾的杵状变形及长骨远端骨膜隆起。神经系统各部分均可受侵犯---主要为脑病,亚急性小脑变性,脑脊髓炎,Eaton-Lambert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可发生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或由于产生具有激素作用的物质而出现代谢综合征。小细胞癌可分泌异位性ACTH,导致库欣综合征;或分泌ADH,导致水潴留和低钠血症,也可引起类癌综合征(面红,喘鸣,腹泻及心脏瓣膜损害)。鳞状上皮细胞瘤可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样物质而产生高钙血症。其他与原发性肺癌有关的内分泌综合征包括男子乳房增大,高血糖,甲状腺毒症和皮肤色素沉着。亦可出现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样反应,骨髓痨性贫血,红细胞增多及衰弱性血栓形成。
四、诊断
诊断资料的主要来源是病史和胸部X线。病史中如有早期局部症状,会引起对肿瘤的怀疑;胸部X线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并可显示其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但多个肿瘤中心的大规模研究并未证实胸部X线和痰标本检查有助于筛查肺癌。尽管上述方法偶可早期发现肺癌,但早期发现对病人生存率并无影响。
当疑有肺癌时,在胸部摄片后即要获取组织以从组织学上确诊。体温常无特异性,偶可发现转移性病变的体征(肿大的淋巴结或肝脏肿大)。其他肺外体检表现已在前文讨论过。X线表现取决于受累的部位。
在无症状的病人,胸部X线常可见一个外周性小结节性肿块。如肿块直径5~6mm,则难以发现。以往的X线检查结果对了解新生物颇有价值。对较小的孤立结节,穿透性强的X线和体层摄片可显示钙化,钙化的数量必须超过一个斑点,才能诊断为良性肿瘤或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并排除肺癌。CT可显示其他技术看不到的病变,并可根据有无淋巴结扩散的迹象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偶尔需要胸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显示肺尖Pancoast瘤有无胸壁及椎体侵犯最有帮助。
有症状的病人,胸部X线可显示支气管狭窄和不规则肺实质浸润,或肺不张。在阻塞区或在周围型肿瘤内部可能看到空洞形成。阻塞性肺气肿不常见。偶尔,X线可显示在不相邻的肺叶内有浸润或阻塞区,此种现象不能用单个肿瘤灶解释而是支气管树弥漫性粘膜下淋巴渗透的结果。胸膜渗液往往与浸润性或外周部肿瘤有关,胸液的细胞学检查或胸膜活检可提供诊断。极少数情况下,在尚未发现肺内病灶时,痰中即可找到肿瘤细胞。
胸部MRI用于肺癌诊断和疗效评估尚属实验性,MRI在肺癌术前,可提供肿瘤组织平面的确切定位。
支气管镜检可用来显示并活检支气管肿瘤,用硬质支气管镜,可视范围限于主支气管及其一级分支,但肿瘤的范围通过隆突活检和随机活检可确定,而且可感觉到气管外肿块产生的阻力。用纤维支气管镜可暴露次级支气管,并可通过冲洗,刷检和活检采取肿瘤标本。许多外科医生在手术前行纵隔镜检查以了解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情况,确定诊断以及区分肿瘤能否手术。
不超过10%的病例需要剖胸探查以确定诊断及肿瘤能否切除。禁忌证包括远处或纵隔转移及心肺功能不全。当纵隔检查或胸骨旁纵隔切开术(大多已被斜角肌淋巴结活检替代)或胸膜,肝脏活检证明有转移灶时,则不必作剖胸探查。可摸到的淋巴结和转移性皮肤小结是重要的诊断资料。
肺癌的分期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治疗方法的比较和选择。可通过临床表现对肺癌进行分期,但在采用各种手段了解局部及全身病情后,特别是在胸廓切开术后再对肺癌进行分期更为准确,CT可发现肝,脑和肾上腺转移。放射性核素扫描可提示因转移而造成的骨骼受累。传统的骨X线检查或MRI常用以证实异常骨扫描的发现。痰的细胞学检查或组织活检可直接确定肿瘤的存在及其是否转移。
TNM(肿瘤、淋巴结、转移)系统是非小细胞肺癌按病期分类的标准。小细胞肺癌一般在诊断明确时已转移。它分为局限性(局限于1侧胸腔,伴或不伴纵隔和同侧锁骨下淋巴结受累)或广泛性(扩散超过以上范围)。
五、鉴别诊断
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包括异物,非肺段性肺炎,结核的支气管内病灶性肺部表现,系统性真菌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由胸腔外原发癌引起的转移性病变,孤立性肺结节尤其难鉴别。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单发病灶,不管其大小,其周围2/3的周长有肺实质包围,不与肺门或纵隔相连,不伴肺不张或胸腔积液。引起孤立性肺结节的重要原因有新生物,感染和胶原性血管疾病。约40%的孤立性肺结节是恶性的,其中90%为原发性支气管癌。引起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地区可分为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类风湿关节炎和Wegener肉芽肿病是引起胶原性血管疾病的最常见原因。
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要首先通过与先前的胸片作比较加以评估。假如病灶在≥2年内无增大,则提示其为良性。CT扫描有助于发现钙化(一般为良性体征)和结节。
明确新生或增大病灶的病因需培养或组织学检查。培养的标本和组织可通过经胸针吸,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胸腔镜或胸廓切开术得到。在未获得特异性诊断之前,病变应视为良性。
良性病变极少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但结核,真菌感染,胸骨后甲状腺和主动脉瘤则可能。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霍奇金病,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生殖细胞肿瘤和乳腺癌常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六、预后
原发性支气管癌预后不良,一般来讲,原发性支气管癌未经治疗者可生存8个月,约10%~35%的肿瘤可切除,但总的5年生存率约13%。边界清楚,生长缓慢的肿瘤病人,切除肿瘤后5年生存率可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15%到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70%范围内变化。周围小结节病灶经肺叶切除效果最佳,对于生存者应认真随访,因有6%~12%的人会发生第二次肺癌。因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癌肿就已扩散至原发病灶以外部位,常无法手术。极少数情况下,早期小细胞肺癌可手术切除,但由于肿瘤容易复发,故主张使用顺铂和依托泊苷辅助化疗,早期小细胞肺癌治疗后第二次原发性癌发生率为25%~50%。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
尽在病理沙龙
病理人才汇: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白癜风怎么治疗白癜风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