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症培训快来,教你如何辨别哮喘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炎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或平滑肌细胞等共同参与,这种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和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病因支气管哮喘的病因非常复杂,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两方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哮喘的发生和发展。可总结为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哮喘。

1、遗传因素: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2、环境因素可导致或诱发哮喘:如室内变应原尘螨、家养宠物、蟑螂、霉菌、皮毛或丝织的衣物等;室外变应原如花粉、草粉等;职业或工业化的污染、油漆、饲料、染料等;食物如蛋、奶、鱼、虾等;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等。一些非变应原性因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也可能引起哮喘。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变应原也是哮喘致病因素。

症状特点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并以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表现为主。多有季节性因素影响,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有些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其哮喘症状在运动时出现,称为运动性哮喘。临床上还存在没有喘息症状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可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或其他症状。对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剌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昼夜PEF(最大呼气流量)变异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鉴别诊断

1、左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原称心源性哮喘):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以,但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突发气急,端坐呼吸,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增大、肺瘀血体征。若一时难以鉴别,可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作进一步检查。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和有慢性咳嗽、咳痰史,喘息常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常可闻及湿啰音。3、上气道阻塞: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气道疾病或异物气管吸入等,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发感染时,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根据病史,特别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痰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胸部影像、支气管镜检查等,常可明确诊断。

4、支气管肺癌:中央型肺癌可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有感染或类癌综合征时,可出现喘鸣音或哮喘样呼吸困难。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喘鸣症状可无诱因的进行性加重,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片、CT、MRI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相关治疗虽然目前哮喘不能根治,但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达到良好或完全的临床控制。治疗目的为:①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③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急性加重;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哮喘的治疗要遵循“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治疗用药可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前者指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气道慢性炎症,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亦称抗炎药,包括局部吸入或全身使用的激素类药、白三烯调节剂、β受体激动剂等。后者指按需使用的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的β受体激动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口服β受体激动剂等。也可根据药物剂型分为口服、雾化吸入等用药方式。1、常选用的雾化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等。2、常选用的内服平喘药: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孟鲁司特钠片、氨茶碱缓释片、硫酸特布他林片、盐酸丙卡特罗片、盐酸班布特罗片等。3、对吸入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无效时,可改为内服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如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片。需要强调的是,哮喘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且需要长期、规范化的治疗。预防护理

1、预防哮喘发作非常重要,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对引起过敏的食物或药物,避免再次接触;注意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尽量减少与空气中过敏原的接触。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注意衣物及个人用品的卫生,枕头和被子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燥,并经常在阳光下暴晒,防止螨虫滋生。

3、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

4、有哮喘史的患者需禁用能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by/9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