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入中伏,今年中伏20天,直至8月15日。今日神木最高气温32℃,多云转晴,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伏天是不是热得你没食欲?
未来五天,除了周日有阵性降水过程外,其余几天,神木天气都将以晴或多云为主,东南风1-2级,最高气温基本都维持在32℃上下,最低气温18℃左右。
中伏天4宜7忌防暑降温不中暑
“热在中伏”,大暑季节,闷热难耐,女孩们难以忍受,喜欢用各种清凉降温的方式来预防中暑。但是到底哪些方式是正确的呢?中伏天防暑降温4宜7忌,告诉你如何正确祛暑解热,防暑降温不中暑。
中伏大热易中暑降暑降温7大忌一.最热时段,禁止外出。上午10时到下午4时是最热时段,尽量不要外出。哪里“暑气”大,我们就避开哪里。上午10时以后到下午4时以前,是夏季一天里最热的时段。如果能待在屋里的就待在屋里,要户外行走或作业的,最好选择有树荫和遮蔽的地方。但即使如此,也不能长时间呆在户外,要定期到阴凉的室内吹吹电扇,散散热。不宜直接进入空调房和洗冷水澡。
二.夏天切忌穿化纤衣物和深色衣物,不利于散热。半长的丝、棉衣物为首选。最好的选择是半长的棉布或丝质衣服,既能遮蔽阳光,又能让皮肤畅快呼吸。外出要戴太阳帽、太阳眼镜,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老人、小孩和女性还要多带一件外衣,以备进入空调环境使用。
三.防暑降温忌浓茶和凉水。夏季少贪凉,喝些温茶水。夏天出汗出多了,要适当喝一些温茶水或淡盐水。流汗会使钾、钠丢失,温茶水含钾和少量的咖啡因,淡盐水含钠,夏天喝这两种水既能补充微量元素,又能加快新陈代谢,帮助散热。但忌浓茶和凉水,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胃口。
四:忌靠电风扇防暑降温,且长期电风扇直吹。为了防暑降温,很多人整天整夜靠电风扇来降温。其实,这种方法有损身体健康。电风扇吹得过久会破坏人体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疼、头昏、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五:忌长时间使用空调降温。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浑身酸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时还由于鼻腔过于干燥而发生鼻出血,或者发生感冒、发烧,甚至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肠胃炎等疾病。同时必须注意,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7℃,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
六:忌大量喝绿豆汤。为了防暑降温,很多女孩都喜欢喝绿豆汤。绿豆汤虽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特别是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
七:忌热天贪冷食冷饮。为了防暑降温,许多人喜欢吃喝大量的凉菜、冷食、西瓜、冰镇啤酒、冷饮等。中医专家指出,烈日炎炎的盛夏,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如果贪吃贪喝过多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因此,大家不要贪凉,以免使身体健康受损。
中暑了怎么办?应将其平放在阴凉处,注意环境位置的安全,然后拨打。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应将病人衣扣打开,头尽量后仰打侧,用冰块或西瓜皮擦拭患者的身体。若病人出现抽搐症状,可按压其人中穴;病人有胸闷不舒服,可按压内关穴。要保持患者气管的通畅,发生呕吐时要把分泌物倒出。
今天中伏就开始啦!(7月27日~8月15日)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数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夏季三伏天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健康饮食的角度考虑,要想顺利的度过最热的中伏天,那么要从健康饮食入手,调理你的健康。今天是中伏,中伏该吃什么食物?
中伏天吃什么最养生?吃三肉、食三瓜、喝三汤……中伏20天的食疗保健的小妙招,都藏在“三”字啦!补足中伏20天,胜吃人参一整年!赶紧来看看如何调整饮食吧!
三伏天里吃三肉
1、羊肉(逼走体内寒气)
夏天,人们常吃冷饮刺激肠胃,造成消化道功能絮乱,常吹空调则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
2、鸡肉(补充恢复体力)
在三伏天时,体力消耗增大,会消耗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适当吃些适宜人体消化的鸡肉等高蛋白食物,有助补充体力,帮助恢复体力。
3、猪蹄(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三伏天出汗多,各种维生素损失多,猪蹄含较多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含有钙、镁、磷、铁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有益成分。可以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三伏天里食三瓜
1、冬瓜(入伏增食欲)
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
2、苦瓜(入伏去痱子)
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健脾开胃、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
3、丝瓜(入伏平痰喘)
丝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三伏天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
三伏天里喝三汤
1、绿豆汤(祛湿又健脾)
伏天湿热较重,容易导致脾虚,要注意健脾护脾。绿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适当喝些绿豆粥祛湿健脾。我国传统医学还认为,绿豆煮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食疗功效,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冬瓜莲子银耳羹(解渴又生津)
莲子可以补养脾胃,养神益气,还有消肿,养肌肤的作用。天气热的时候,经常会有胃口不好的时候,肠胃功能也较弱,适当吃点莲子对改善脾胃功能有一定帮助。
3、扁豆薏米粥(解暑健脾胃)
具有健脾,清暑,利湿。可用作预防中暑,有清利解暑之效。
还要多喝绿茶,补水同时去火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补水时,可以选择喝点绿茶。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质也会流失掉,绿茶不仅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
多酸多甘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二伏天要注意的事:
1、要穿棉质衣裤,排汗能力强
研究发现,夏季穿衣是否凉爽与衣服的吸汗能力相关。棉质衣服不仅舒适、柔软,吸汗能力也强。所以,伏天穿棉质衣服可以加速吸收身体排出的汗水,迅速带走体内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杨力提醒,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宽松的衣服也能让汗液迅速离开体表。
2、风扇,降温要比空调好
空调可以迅速降温,但常吹空调会影响人的排汗功能。排汗是人体自我调节的降温过程,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人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就会降低,中枢调节能力下降,会引发各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用风扇代替来降温。还可以多开窗,加速空气流通也有助于降温。
3温水澡,消暑胜过冲凉
天气热,不少人会选择直接用凉水洗澡降温,其实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伏天气温高,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代谢速度也较快,直接冲凉,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骤降,毛孔关闭,血管骤缩,体热无法散出。
洗完后不仅不能起到解乏的作用,还可能让人四肢无力、肩膝酸痛,甚至诱发关节炎和慢性肠胃炎。因此,伏天最好还是洗温水澡,水温在35℃~37℃为最佳。
4艾灸“冬病夏治”好时机
进入“中伏”,一年中最热时候。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抵抗力下降,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素日寒虚体质者更是热袭难耐;然而,此时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刺激经络腧穴,令阳气渗入,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冬病旧疾者及体质虚寒者具有标本兼治的奇效。
中伏养生很关键,做好全年不得病,让全家都健康!
编辑:边朝霞倪婵刘亚琴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