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难治性肺炎的定义:
接受常规治疗的时间在15天以上,并且治疗效果不显著,仍有发热,体温38℃,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感染耐药菌,并存或并发心血管系统等其他系统疾病,肺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治甚至有恶化倾向,治疗方案难定,治疗过程矛盾重重,有严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遗留功能损害或障碍,治疗过程中甚至危及生命的儿童支气管肺炎称之为难治性肺炎。
儿童难治性肺炎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常规治疗效果差,治疗方案难定的特点,容易引发一系列肺外并发症,及并发症恶化的特点,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功能紊乱或破坏,细胞代谢紊乱、淋巴循环受阻等。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治疗有效的标准为:
体温正常,咳嗽减轻,咳痰减少,肺部啰音明显减少,肺CT或胸片病灶吸收;
治疗无效和完全治愈的标准分别为:
①治疗无效:
主要表现为治疗后患儿的体温38℃,不退、剧烈咳嗽或伴咳痰无好转,肺部啰音无减少,胸片复查胸腔积液未吸收。
②完全治愈:
主要表现为患儿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症状减轻、胸片复查胸腔积液明显吸收、肺部哕音消失。
二、儿童难治性肺炎的可能原因:
①患儿年龄小者,家属常首选经验治疗,而拒绝有创检查,一定程度上延误最佳治疗。
②由于院外较长时间使用三代头孢等广谱抗生素,容易出现G-菌感染,造成了条件致病菌、耐药菌群、真菌感染、混合感染增多的局面。
③盲目使用抗生素或经验性应用抗生素的抗菌谱过窄;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甚至导致细菌耐药;
④小年龄者常合并基础疾病。
三、儿童难治性肺炎的易感因素:
1.年龄小,婴幼儿发病率高;
2.免疫力降低,或免疫缺陷;
3.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气管发育异常;贫血;
4.有创诊疗操作:中心静脉置管或机械通气等;
四、儿童难治性肺炎的分型:
1.无反应性肺炎:(3~7天)
经验治疗72小时候发热(T>38℃)等症状无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持续存在;
治疗10天以后无反应或治疗2周后影像吸收小于50%;
2.进展性肺炎:(24~48小时)
治疗24小时后症状恶化,或影像增加50%(ATS指南);
治疗72小时后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或感染性休克;
3.不吸收的肺炎;又称吸收延迟性肺炎(2~4周)
经过10天以上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2周肺部阴影吸收小于50%,4周(有人定义12周)不吸收;
经过10天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临床情况没有改善和恶化,或肺部的阴影12周没有吸收。
4.重症肺炎;
合并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或合并肺外脏器功能障碍的表现;
或并发休克;
X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
出现意识障碍;
少尿:尿量明显减少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五、儿童难治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
其次是流血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真菌等。MDR(多重耐药菌)细菌多见。
由于院外较长时间使用三代头孢等广谱抗生素,容易出现G-菌感染,条件致病菌、耐药菌群、真菌感染、混合感染增多的局面。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谱也发生变化,且不同地区的菌种构成亦有差别。且易出现患儿抗药性、混合感染。
六、儿童难治性肺炎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影像学表现,纤支镜检查,病原学检查,难治的原因:
症状及体征:
难治性儿童肺炎的患儿在临床中普遍特点是发病快,病情发展多变,并且患儿的l临床症状多与体征的表现不一致。
可有发热、咳嗽、喘息,紫绀,气促,发热,体温38℃,有咳嗽咳痰等症状,肺部中细湿啰音和哮鸣音,或有呼吸衰竭表现等。
血常规检查:
WBC>12×/L;
影像学表现:胸片或CT表现有渗出性病变,肺内炎性病变无明显吸收,肺实变或肺不张,胸腔积液等;
难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肺部CT或X线表现均为急性肺炎,包括发热,咳嗽,喘息,喘息,紫绀,肺部中细湿哕音和哮鸣音等,并发呼吸衰竭等,肺部CT或X线表现为肺不张,难治性肺炎可能有重症发展的倾向,提示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
支气管镜检查:
排除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及肺部包块等其他疾病;
痰病原学检查:
有致病菌生长或痰涂片(+)。
1.可能感染了强毒力的病原体: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等;
2.可能感染耐药性的病原体:例如MRSA、ESBLs、VRE等;
3.可能感染了不同的种类的病原体,未被目前用药覆盖:例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真菌、病毒等;
假性难治性肺炎的原因:
1.临床资料收集不全面,不完整,不准确
2.临床资料的分析不当
真性难治性肺炎的原因:
1.可能感染了强毒力的上述类型的病原体或不同种类的病原体;
2.可能存在肺大片实变或肺不张,ARDS,肺出血,或合并肺气肿、肺脓肿、伪膜性肠炎、脓毒症、胸膜炎、心内膜炎、肝/肾功能减退等并发症;
3.可能存在基础疾病:例如肿瘤,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
4.可能存在诱因或易感因素:例如气道异物、误吸、营养不良、卧床制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5.有特殊的诊疗措施:例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手术;
6.可能合并生物背膜病(例如:呼吸道生物被膜病、气管导管生物被膜病、呼吸机相关肺炎等)
7.药物耐药:例如可能感染了多重耐药菌株。
难治性儿童肺炎的患儿在临床中普遍特点是发病快,病情发展多变,并且患儿的l临床症状多与体征的表现不一致。
七、儿童难治性肺炎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抗生素方案选择:
1.治疗方案的制定的原则:
①根据严重程度和高危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根据地区和局部微生物耐药情况,结合病人,评估和权衡药物的耐受性和毒性;
②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能用窄谱的抗生素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单用一种抗生素就不用联合的,能短期使用的就不要长期使用;根据抗生素的特点来制定用药种类,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
③按治疗指南的处方规定给药,严格制定给药剂量及疗程,切忌用用停停,不规范用药非但不能有效地杀灭体内致病菌,还容易使残留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延长康复时间。
④不要为预防疾病而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
⑤因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经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主要症状消失了,要及时停用抗生素;
⑥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较大的,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如果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的征象,也不宜使用抗生素;
⑦住院CAP患者的经验性治疗方案应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⑧综合详细的病历资料评估病原体:
病史:发病场所、年龄、职业、生活史、饮食史、基础疾病、治疗措施;症状、体征、血常规等血液标本、影像学资料、病原体检查方法及结果。
⑨积极开展相应的病原检查和病因检查,以及相关免疫方面的检查:
2.治疗药物的选择;
详细询问病史,来推断可能感染的病原体,例如:
1.过去2周在旅馆或游船居住,夏天使用空调后出现发热——军团菌属感染可能;
2.咳嗽2周以上,伴喘息——结核杆菌感染,百日咳杆菌感染可能
3.院内感染所致的肺炎——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
4.院外感染所致的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5.合并胸腔积液的肺炎或重症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
6.支气管内阻塞——厌氧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口咽部定值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奈瑟菌属、棒状菌族)阳性
3.根据不同的病原体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苯唑西林或万古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或万古霉素
流感嗜血杆菌——三代头孢菌素
支原体肺炎——红霉素或阿奇霉素
军团菌肺炎——红霉素或喹诺酮类
厌氧菌感染肺炎——甲硝唑
肠杆菌肺炎——三代头孢菌素或阿米卡星
4.根据抗生素的代谢选择给药剂量及频次:
1)对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即抗菌作用与药物在体内大于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相关,与血药峰浓度关系并不密切;
当血药浓度>致病菌4~5倍MIC时,其杀菌效果便达到饱和程度,继续增加血药浓度,其杀菌效应也不再增加,所以,对这一类药物应提高T>MIC这一指标来增加临床疗效。
故评价该类药物PK/PD的相关参数为Time>MIC
即超过MIC90浓度维持时间(h)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率,用time>MIC%表示,time>MIC%若≥60~70%表示杀菌效果很满意。
①按规定时间间隔定时给药,尤其是时间依赖型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抗生素)一日三次是至每间隔8小时给药,而不是在一日三餐时给药;或增加给药频次,例如用Q6h来替代Q8h;
②从药效学的角度:同等给药剂量,但延长点滴时间;例如可将同等剂量的美罗培南延长点滴时间至3小时;可能在药敏实验中MIC值相对较高(8~16ug/mL),或耐药的菌株,也能治疗,例如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时;
③按处方规定及诊疗指南规定用药,不要随地调整疗程,防止残留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2)对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例如阿奇霉素、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克拉霉素、甲硝唑等。
可以通过提高血药峰浓度来提高临床疗效,但这类药物例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窗比较狭窄,应注意药物浓度不要超过最低毒性剂量;
5.纤支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当常规抗生素和体位引流治疗无效时,应尽早行纤支镜术,充分清除稀释气道内脓苔、痰栓等;BALF培养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均明显高于常规痰培养,早期行BALF培养,并根据药敏及时调整用药,有利于控制感染,解除阻塞,改善通气,促进复张,提高治愈率。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能够充分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脓苔及痰栓等,解除支气管阻塞,改善患者肺通气、换气功能;
可气管内给药,升高病灶内药物浓度,最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是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及肺不张的有效治疗方法。
同时可行BALF的培养,提高培养阳性率,指导临床用药。
所以对于诊断不明和长期住院的危重患儿的感染,特别是小年龄组婴幼儿,应及早进行BAL,及时发现病原菌,指导临床用药方案,减少住院天数、院内感染的概率。
6.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
7.氧疗、理疗、作业治疗、吸痰,营养等对症支持辅助治疗手段。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