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续谱儿科呼吸介入新篇

第四届北京大学儿科介入呼吸病学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暨北京市卫生健康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项目推广“手把手”培训教学报道

年6月26日至27日,在全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热情欢乐的氛围中,医院儿科呼吸专业成功举办了叶乐平教授主持的“第四届北京大学儿科介入呼吸病学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项目编号:J3-21-11(国)]暨北京市卫生健康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项目推广项目“儿童支气管镜技术的规范与推广应用”(项目编号:BHTPP),线上理论授课和线下儿科支气管镜操作及儿科TBNA技术“手把手”培训教学均圆满成功。

本次学习班邀请了著名的成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王广发教授、李时悦教授、张杰教授和陈成水教授,以及儿科呼吸领域知名的陆权教授、申昆玲教授、许煊教授、刘秀云教授、焦安夏教授和叶乐平教授,还有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李静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肖童老师等进行了精彩纷呈的线上授课。夏晓东教授、徐保平教授、苏志坚教授、李建华主任、赵京教授、申阿东教授和叶乐平教授等各位老师先后进行了精辟而到位的主持和点评及答疑工作。各位专家老师心系儿童健康,共话成人和儿科呼吸介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应用呼吸介入技术切实高效解决临床中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呼吸系统危重疑难杂症和难治性疾病,为呼吸介入技术的规范、普及与提高不断努力,携手续谱儿科呼吸介入领域新篇章。

会议伊始,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幕式致辞。姜主任真诚感谢各医院儿科呼吸专业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及帮助,对所有参与线上、线下会议授课和主持的专家老师及积极参会的同道表示热忱欢迎和衷心感谢。他高度评价了儿科呼吸专业团队在叶乐平教授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临床诊疗与科研、学术交流与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的成绩。期望在不断提高呼吸介入技术精益求精时,仍不忘和各位教授专家一起致力于带动北京区域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儿科呼吸介入诊疗水平,更好地造福于全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姜主任对于本次学习班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祝愿儿科介入呼吸诊疗发展越来越好!

姜玉武教授开幕式致辞

各位专家老师参加开幕式合影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通过线上形式和我们分享了《硬质气管支气管镜技术》。硬质气管支气管镜技术也是王教授多年来大力提倡和引领开展的技术,尤其在实施高风险和难治性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时。王教授基于大量复杂而高风险的临床病例,根据不同病因使用相应的硬质支气管镜技术,有时联合应用可弯曲支气管镜“珠联璧合”,同时灵活应用各种介入技术和方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把硬质气管支气管镜在临床的应用讲解得非常生动形象,展示了严谨的介入诊治思维、精湛的内镜技术功底和修为,令人叹为观止。

王广发教授

经历了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洗礼,后疫情时代如何有序开展支气管镜适宜诊疗技术成为呼吸介入领域的焦点和重点。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广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时悦教授和我们分享了《加强开展支气管镜适宜技术》。李教授从各种支气管镜适宜技术的适应证、麻醉方式的选择、操作手法与技巧、注意事项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临床开展支气管镜适宜技术面临的切实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和指导意义。与会专家同道认真聆听后均觉得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李时悦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杰教授讲解了《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严重并发症的防范与处理》。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在呼吸领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尽管应用现状总体比较安全,但仍需警惕大出血、气胸等各种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做好各种术前的风险评估和相应准备,准确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流程,从而有利于避免某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即便突发意外也处变不惊,按防范和处理流程从容应对,使手术得以安全实施。张教授分享了他许多精彩的病例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很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张杰教授

温州医院副院长陈成水教授分享了《激光在气道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他结合亲身经历的许多临床复杂病例,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解,包括激光在各种不同气道病变应用的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及腔内的紧急处理等方面,非常全面而实用。

陈成水教授

上海医院呼吸科的陆权教授和我们分享了《COVID-19全球疫情留给我们的思索》。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和新冠病毒做着顽强的斗争。陆权教授从新冠病毒溯源的复杂性、传播途径及病毒变异、全球流行现状以及儿童的易感性和防治措施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仍要时刻做好防护和战斗的准备,不容小觑新冠病毒对儿童的危害性和易感性!

陆权教授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的李静副主任和我们分享了《中国临床病例成果数据库的建立及其意义》。李静主任介绍了中国临床病例成果数据库(简称病例库)成立的政策背景及发展情况,解读了病例库的出版政策、收录宗旨及范围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生动直接的诊疗参考资料,同时助力我国的职称评审体系改革,为医学领域人才多元化评价提供有效参考。病例库的收录宗旨为贴近临床,体现三严三实基本功,兼顾收录常见病多发病的同时,也广泛纳入疑难病和罕见病。医院医院并重。对病例的要求是病例真实且可溯源,诊断明确、治疗规范。发布文章的作者免交审稿费、发布费,并获得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颁发的收录证书;值得一提的是,病例库鼓励作者将发布的文章再次投到其他纸质期刊。

李静主任

首都医科医院的申昆玲教授给我们分享了《珍爱生命,控制哮喘》。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重度或危重度急性发作而导致死亡。为了减少儿童哮喘的危害及致死性哮喘的发生率,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并加强全程规范和个体化管理。她从“让可避免的哮喘死亡永不发生”的良好初衷出发,强调了哮喘患儿早期识别及处理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其临床经验。呼吁广大儿科大夫继续对儿童哮喘进行规范化诊治和管理,为哮喘患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申昆玲教授

医院儿科医学部、医院第七医学中心PICU科主任许煊教授和大家分享了《PICU中的难题:脱机困难,软式支气管镜的应用》。PICU作为临床救治危重症患儿的场所,犹如无硝烟的战场,需要分秒必争,临危不乱,处理得当,与死神赛跑抢夺患儿宝贵的生命。许教授通过详细讲解一系列临床复杂病例,展示了患儿由于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气管插管后气道肉芽组织增生等各种原因造成患儿脱机困难、诊疗难度较大时,及时应用软式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既有利于及时缓解病情,也尽可能缩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逐渐使患儿顺利得以撤机。许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让软式支气管镜在PICU有了很好的用武之地。

许煊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介入肺科焦安夏主任和我们分别分享了《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治》、《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临床应用》。焦主任从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定义、镜下分型、临床特点及支气管镜及其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及方法等诸方面进行阐述,并和大家分享了儿科典型病例。此外,焦主任还从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灌洗量和注意事项,及其在儿童肺炎、肺不张等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结合自己丰富的介入诊疗经验及成功诊治的临床病例给我们做了细致全面而精彩的讲授。绘声绘色的讲解,让与会老师均觉得获益匪浅。

焦安夏教授

本次会议的东道主、医院儿科呼吸专业主任叶乐平教授和我们分别分享了《经支气管镜冷冻技术在儿科的应用进展》、《TBNA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现状暨展望》。叶教授从冷冻治疗工作原理、适应证与禁忌证及并发症、冷冻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诸方面进行阐述,结合丰富的儿科介入诊疗经验与亲身体会,分享了经支气管镜冷冻技术在儿童难取性异物的取出、气管插管后狭窄和气管支气管结核等儿科经典病例中的成功应用。大家均听得意犹未尽,并深受启迪。此外,叶教授就儿科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的发展简史及其国内外的临床应用现状、未来展望做了精彩汇报,同时分享了儿科临床病例。叶主任做为国内首例儿科TBNA实施者,对TBNA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她在临床实践中对儿科TBNA的新适应症和具体实施手法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并无私地分享了她的心得体会,使与会者受益颇多。

叶乐平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刘秀云主任和我们分享了《婴儿间质性肺疾病》。刘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探索,诊治了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甚多疑难杂症。婴儿特有的间质性肺疾病分为以下四种亚类:①弥漫性肺泡发育障碍,如先天性肺泡发育不良、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和肺静脉错位(ACD/MPV)等;②肺泡生长异常,如肺发育不良、慢性新生儿肺疾病、染色体相关的疾病等;③未知原因的特殊类型的疾病,如婴儿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症(NEHI)和肺间质糖原累积(PIG)等;④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如先天性肺泡蛋白沉着症、婴儿慢性肺泡炎等。刘主任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精彩的讲解让大家对婴儿间质性肺疾病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刘秀云教授

26日的线上会议还精心安排了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肖童老师带来的“医患沟通小技巧”。肖童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她通过换位式思考的角度、情景应用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我们受益匪浅。听了她的讲课,大家很有感触,也学会了一些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的小技巧。比如这句话:我理解你的感受!她还建议接下来重复对方的话。患者也因大夫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情绪和动机,觉得自己被接纳和认可,有利于双方的顺畅沟通。

肖童老师

本次学习班还特邀了温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夏晓东教授、首都医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徐保平教授、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生物医药研究院苏志坚研究员、《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李建华主任、首都儿医院赵京教授、首都医科医院申阿东教授担任会议的主持。他们均做了非常精彩的主持,对授课的内容进行了非常专业的精辟点评和总结,并对与会者的问题做了精准的答疑,显示了高深的专业素养,甚是令人钦佩。线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线上参会同仁多达两千余人。在此对所有参与本次学习班的所有专家、学者及同道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家在推动支气管镜临床介入诊疗操作规范及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及婴儿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热点问题新冠病毒疫情的深度思考、中国临床病例成果数据库的投稿须知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主持专家教授风采

夏晓东教授

徐保平教授

苏志坚教授

李建华主任

赵京教授

申阿东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四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年度北京市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儿童支气管镜技术的规范与推广应用”同时举办,医院、医院、医院、首都医科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排名不分先后)等七家接受北京市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单位儿科主任和医护骨干不仅全程积极参加线上会议,还派出科里不少医护骨干积极参加次日的现场“手把手”儿科支气管镜技术操作培训,甚至有儿科主任亲自参加现场操作培训,认真好学的精神令人感动。

6月27日我们相聚线下,进行儿童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手把手”现场教学,让大家学以致用。本次现场“手把手”教学由首都医科医院介入肺科焦安夏主任、医院儿科呼吸专业叶乐平主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龚玉红老师和郭琳老师、医院儿科呼吸专业的赵萌萌老师和丁玮老师担任现场“手把手”培训指导,同时儿科呼吸病房的张红菊老师和丁玮老师进行了本次“手把手”教学的主持,并进行现场的分组以利于大家学习和操作训练。教学开始,叶乐平教授先和我们分享了《儿童支气管镜下解剖定位和命名》和《儿科TBNA技术操作技巧》,授课后再分组进行“手把手”操作培训,包括儿科支气管镜操作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毛刷刷检术、黏膜活检术、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及儿科TBNA技术。老师们认真指导辛勤教学,学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动手参与训练,教学相长、不亦乐乎,会场上洋溢着浓郁的学习气氛。凭借着这种执着、敬业和努力好学的精神,儿科介入呼吸后续有人、未来定将可期。

大家认真学习叶乐平主任讲授《儿科TBNA技术操作技巧》

叶乐平主任讲授《儿童支气管镜下解剖定位和命名》

张宏菊老师和丁玮老师在培训现场主持

焦安夏主任“手把手”指导

叶乐平主任“手把手”指导

龚玉红老师“手把手”指导

郭琳老师“手把手”指导

赵萌萌老师“手把手”指导

线下“手把手”培训活动合影留念

美好的学习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两天的学习在愉快充实收获满满中结束。第四届北京大学儿科介入呼吸病学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暨北京市卫生健康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项目推广项目“儿童支气管镜技术的规范与推广应用”的教学培训会议圆满落幕。

医院儿科呼吸专业

赵萌萌叶乐平

年7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ys/12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