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大要点,读懂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

儿童哮喘诊断(基层版)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我国城市0~14岁儿童哮喘的累计患病率从年的1.09%上升到年的3.02%,约增加了1.8倍。其中,上海地区的患病率最高(7.57%),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有20万~30万哮喘患儿。哮喘的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其规范化控制治疗需要持续较长时间,有些患儿可能需要数年之久。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目前二三级儿科门诊人满为患,哮喘医院医院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实践证明只要把握好急慢分治和转诊指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是哮喘防治的最佳平台。近日,殷勇、卢燕鸣、乔荆等作者发表在年2月《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中《基层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策略——上海市浦东新区/奉贤区专家建议》一文(附同行评议),总结完善了儿童哮喘诊治方面的一些经验、常见问题等。在此,笔者对诊断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部分归纳,便于基层医务工作者阅读。

一、儿童哮喘的诊断(基层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其中又以反复多次的喘息作为疾病的主要特征,并不是完全依靠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查。特别是针对6岁以下难以配合肺功能检查来获取“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诊断依据的患儿来说,更加依赖于病史及临床症状。1、诊断的关键线索是喘息发作的频次和严重程度,以及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或口服)或抗哮喘药物的治疗有效性;过去1年中喘息≥3次(频率),或在过去的2~3年中平均每年喘息≥2次,其中至少有1次因为喘息发作需要急诊/吸氧/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严重程度),可作为哮喘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出现喘息和哮鸣音,接受雾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喘息和哮鸣音能得到改善,说明气道存在可逆的气流受限,能较好地反映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哮喘的本质特征。2、哮喘急性发作时应有典型的哮鸣音体征,医院、不同医师记录到相同的体征时价值最大。由于家长对喘息认知模糊,有时无法提供准确信息,单凭家长的描述,可能会造成误诊或漏诊,一定需要结合专业医师的评估。所以基层医生在接诊患儿时务必认真翻阅患者的就诊记录,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过程、发病特点,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ync.com/zqgxzys/12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