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医院开业满月。这一个月来,医院运营情况如何?患者又有着怎样的看病感受?
医院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发现,伴随全省13医院20多名优势学科专家的进驻,医院正紧紧围绕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这一中心,不断推进和完善医疗服务工作,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患者心声省内医疗专家坐诊
看病不用都往南京上海跑
今年39岁的张女士是一名高龄产妇,“孩子出生三个月后,被确诊患有先天性瞳孔闭锁以及先天性白内障。”张女士说,由于孩子病情罕见,她曾打听类似手术一般要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能进行治疗。“医院开业后,我得知有20医院知名专家前来坐诊,医院眼科副主任戈振华也会过来,就慕名而来,后戈主任成功地为孩子进行了手术。”感激之余,张女士感慨地说,医院的开业,给了他们看病更多的选择,不再像以前那样,看病经常要往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跑。
类似情形,医院急诊科主任汪东亮,感受诸多:“医院开业一个月以来,在援宿专家的帮助下,医技力量明显提升,病人量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危重病人数量增多。此外,面对疑难杂症,患者也不需要再劳神费力转入上海、南京大城市进行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据悉,伴随医院正式开业,省卫计委从全省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南医大二附院、医院、医院、苏大附二院、徐州一院、徐医附院、医院、通大附院、淮安一院,13医院组医院。
此外,来自全省13医院的20多名优势学科专家,医院。主要包括妇产科、儿科、心胸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等10余个科室。
开业一月门诊、入院量稳步增加
新技术、新项目接连开展
医院自7月19日正式开业以来,业务数据实现快速增长。其中,门诊量快速提升,尤其是专家门诊,开业一月以来,全院门急诊累计服务人次,环比增长18.6%,其中普通门诊人次,环比增长19.5%,专家门诊人次,环比增长43.4%。
此外,入院量稳步增加,开业一月来累计新收住院患者人次,环比增长14.0%。8月初,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病人,医院新开普外科二病区,以缓解床位压力,保障医疗质量,同时计划年底再新开4个标准病区,增加开放床位,更好的服务宿迁人民群众。
由于援建专家的强力技术保障,医院手术量逐步提升,尤其是三四级重大手术。开业一个月以来,开展各级各类手术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台次,占51.1%。
最近,胸心外科成功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胸心外科臧其威主任利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开展的“手汗症”取得圆满成功,该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胸心外科在该技术领域的水平处于宿迁地区领先地位。
眼科戈振华主任、王婷婷主治医师拥有多年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于近日完成鼻内镜下鼻泪道疾病手术,术后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此外,泌尿外科的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尿动力学检查;神经外科的听神经瘤手术,骨科的颈椎前路手术;呼吸内科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胸膜活检术及气管镜下热消融术;肿瘤科开展的乳腺癌、食管癌等靶向治疗,手术前、后的辅助化疗、复发后的解救化疗以及放化疗的并发症的专项处理,在援建主任的带领下,正逐步创建无痛病房、开展胸腹水的热灌注治疗等新技术项目。目前,这些新技术、新项目,都有序开展,且成果显著。
坚持八字方针稳步推动医疗质量提升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医院院长朱伟介绍,今年7月19日,医院作医院正式投入运营。截止今天,医院开业正好满一个月,在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医院、医院等全省13医院20余名专家及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医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提高。
“一个月来,医院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先后完成了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第一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及眼科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等新技术、新项目,有些技术是填补了全市医疗技术领域的空白,可以讲是意义非常重大。”朱院长说,值得一提的是,8月17日,在第一届宿迁市卫生应急院前急救技能大赛中,医院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医院孙海军荣获医生单项组第一名,张东燕、汪云露荣获驾驶组及护士组单项二等奖。
朱院长介绍,医院正式开业以来,紧紧围绕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为中心,不断改进和完善医疗服务工作,稳步推动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医院的公益职能,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将医院打造成为宿迁的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基层卫生指导基地和卫生事业调控基地。”朱院长表示,医院将坚持“开放、包容、友好、敬业”八字方针,继续医院的沟通、交流,建立起携手发展、共生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为宿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贡献,更好地为宿迁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