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胸外科主任肺癌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组高峰论坛”于年5月24日在广州召开。同济大医院姜格宁教授做主题报告:“精准医学在胸外科的大势所迫”,现撷取主要内容与大家分享。
胸外科向精准医学模式转变
精准外科理念内涵为:综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分子水平对病变进行精准定位、定量分析、基因分型和预后判断,通过最佳的路径,用最小的创伤侵袭,精准切除病变,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和保护器官,根据患者基因状态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后干预,用最低的医疗耗费,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快速康复。
精准外科手术与围手术期处理特点为定量化、微创化、可控化、标准化。
姜格宁教授关于肺部小病灶的诊疗新技术和临床路径研究
数学预测模型:根据临床、影像检测、肺癌分子标志物(外周血捕获CTC、游离DNA)等建立数学预测肺部小病灶为肺癌的风险;
精准诊断:采用PET/CT、三维重建HRCT、CAD、ENB、荧光支气管镜、支气管内超声(EBUS)等影像技术实现肺癌的精准诊断;
精准定位:术前CT引导下穿刺定位、ENB定位、分子影像定位;
精准手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亚肺叶切除术实现精准手术切除;
精准辅助治疗:根据驱动基因指导下的分子分型,实现精准辅助治疗;
筛选早期肺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基于大样本量组织标本库、数据库。
精准医学理念在胸外科的应用
?术前病灶性质的精准判断(精准分期和精准定位——采用重建HRCT、CAD等影像技术实现肺癌的精准发现;CT引导下经皮肺穿、ENB下外周肺部小结节穿刺活检,实现早期肺癌的精准诊断;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PET-CT等技术实现术前精准分期);
?手术方案的精准设计,手术病灶的精准切除(微创手术路径与现代高效能手术器械使手术越发精准,如腔镜手术、支气管镜下操作、血管介入);
?精准的术前和围手术期处理,基于快通道康复理念的评估;
?分子生物学检测为基础的靶向药物个体化精准治疗(NSCLC治疗已经进入到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时代,对于围手术期辅助/新辅助治疗提出了新挑战,靶点选择越精确,靶向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越显著);
?基于数据库的精准预后判断(在基于数据库的精准分析、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各种基础研究数据库。比如美国人类基因库、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欧洲胸外科数据库等。而我国人口众多,病例资源丰富,食品安全、社会环境问题时刻考验着我们的胃、肝、胆、肠、胰腺、呼吸系统……以及各种灾害带来的伤害,然而我国基于大数据库的临床基础性研究基本是空白);
?我院的下一步工作:完成所有肺癌病例病史资料、影像资料、手术路径、病理诊断、分子分型、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生活质量评分及规范随访的全数据录入。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